第275章 集思广益 (第4/5页)
,这样船只就能平稳安全地驶出去,心中登时大喜,忍不住失声叫道:“闸门,闸门,不错,这个主意不错!” 臊猪儿诧异地看着他,杨浩欣欣然跳起来,在室内疾走。来回转了两圈,他忽又停住脚步,暗自忖道:“这个法儿现在莫非没有?否则何以漕运只以分段法运输,而不在水源落差大的地方建堰坝水闸呢?不过……此事我只知理论,具体施工建造却不在行,再者,运河上建这样的堰坝水闸到底要用多久?如果时间上来不及,于这桩着急的皇差是全无帮助的。” 杨浩急急向臊猪儿问起,臊猪儿果然不知道这样功用,瞠目不知所对。崔大郎惊奇地看了他一眼,身子微侧,对妙妙说道:“你家这位大人,对各行百业似乎还远不及我等熟悉,可是只要让他了解一二,总有许多奇妙法子,不学有术,真是一个怪才。” “那是!”妙妙得意洋洋,抿嘴一笑。 其实筑堰坝水闸蓄水保障船只在水位落差大的地方安全行驶之法古有已之,古百越地区的居民尤擅此法,他们多以草席竹笼装填土石筑堰坝蓄水放船,这样的水坝不能持久,只能解一时之难,竹笼破损之后石块散落河底反要阻碍船只行驶,所以船过即拆,如此反复,太过劳民伤财,所以自隋唐以降,对于长期航运,没有人采用这种办法,再经过五代乱世,许多专业人才丧失殆尽,在漕运官吏中此法便渐渐无人想得起了。 这就像明初就有类似‘三段击’的先进火枪射击方法,可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军中将领反而无人知晓一样,由于那种官僚体制的限制和信息、资料的传播受限于客观条件,以致浩瀚如海的故纸堆里记载的一些有用的资料,时人反不及后人了解的多。 杨浩徘徊半晌,暗想:“此事应该不难,运河最宽不过数丈,建一座可以用上两三个月的简陋水闸应该并不难,此事如果可行,应该放在最前面进行,在地方各路发运司、转运司、籴便司征购粮食的同时就得日夜赶工进行。我只想得出法儿,具体如何去做,还得工部派专工于河道建筑的匠人去指点进行。各处河道同时进行,一个月的时间应该够了吧?如果此事可行,而粮草征购也顺畅,七月中旬就可以开始采用新法儿运粮,粮船直驶汴梁,中间不做装卸,运输速度要快上三分之一,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啊。” 想到这里,杨浩让妙妙把这个办法也记载下来。他们不是朝廷上久居其位的官吏,思维没有那么多的桎梏,陆陆续续又想出许多办法,就连利用同大宋尚处于敌对的北国走私牛羊,运至开封以备不时之需的法儿都想了出来。 中午吃过了饭,他们继续思索整理,到了下午,几个人的脑汁都快耗光了,杨浩便道:“大家且回去歇一歇,现在想不到什么了,回头若有补充再填进去就是。妙妙,把这些资料好好整理一下,今晚我再通读一遍,就能心中有数了。” ※※※※※※※※※※※※※※※※※※※※※※※※※※ 杨浩送崔大郎和臊猪儿离开,自己到汴河边上转悠了一阵,望着悠悠河水上匆匆往来的船只将思路又滤清了一遍,抬头看见对岸一角阁楼画坊,不由想起了吴娃儿。 男女间情事,真是再奇妙不过,自以为可以终身相伴的人,最终却一一离他而去,而这个娃儿,本是他帮柳朵儿打压的竞争对手,谁知道,最后两个人却凑到了一起,缘份真是不可捉磨的东西。 冬儿因为爱,永远留在了他的心里,子渝因为恨离他而去。而焰焰,最终也走上了一个世家女应该走的路,当初……如果他坚持一贯的想法,不曾对她动了情该多好,他早该想到自己与这种豪门世家间的差距的,富可敌国的唐家怎么会同意把女儿嫁给他? 门当户对,又岂是这个时代的专利。在他原来那个时代,一个娇娇富家女,偏要下嫁一个穷小子的故事,也大多只存在于小说当中吧。杨浩自艾自怨一阵,又不禁想道:“焰焰……应该是真心喜欢我的,她与我绝情断义,恐怕……贪慕虚荣的心思是没有的,倒是迫于家族的压力可能更大一些。如果我现在还在芦州,有我在她身边朝夕相处,或许她会勇气反抗家族的这个决定吧?” 仔细想来,自从与这个娇娇女私订了终身,还真找不出他对焰焰呵护体贴的事儿来。冬儿娇弱的就像一朵小小的栀子花,一场不大的风雨就能把她打落枝头,所以,他对冬儿体贴备至,什么事都要为她拿主意、什么事都愿意去为她扛起。而子渝和焰焰,凭心而论,他从不曾像对冬儿那样对待她们。 倒不是他在冬儿逝去后,对子渝和焰焰的感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