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生莲_第275章 集思广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第275章 集思广益 (第3/5页)

低的价格敞开了向百姓供应,让全天下都晓得开封粮食已然充足。

    到那时候,粮商们还能把粮食再运回去?漫说回途不到一半大雪就得封路。就算来得及,也没人禁得起这一来一返的无端损耗。那些外地粮商在汴梁又没有仓库储放粮食,他们会坐视大雪寒冬来到,粮食霉变腐烂么?这个时候,朝廷以嘉勉‘运粮’义绅的名义出头,以比市价还低些的价格收购他们的粮食,他们也只会感恩载德了。”

    崔大郎倒抽一口冷气,苦笑道:“你这家伙也太阴险了些。朝臣们谁不爱惜羽毛,也只有你这半调子官才想得出这样的主意……”

    妙妙本能地为杨浩申辩道:“民以食为天,大人图的是民之大义,国之大利。再说,大人对那些奸商也只是略施小惩而已罢了,依我看,对那些囤积居奇、丧尽天良的奸商,这还是轻的。”

    杨浩正襟危坐,微笑不语:“官怎么啦,官就不能坑人了么,这可是老子当年炒股炒出来的血泪经验啊。今天他还义正辞严地宣布近一时期不会对市场做出干预呢,第二天就能来一出‘半夜鸡叫’,让你血本无归。奸商,奸商算个屁呀,碰上我这奸臣,让你哭都找不着地儿。

    ※※※※※※※※※※※※※※※※※※※※※※※※※

    漕运有河运、水陆递运、海运三种,不过大宋现在出海口太少,汴梁城又在内陆,是以还谈不上海运,而只能河运。水陆递运比完全的陆运载运量要大的多,但是效率低下,如今官方漕运唯一可行的方法就只有河运。

    河运方面,大宋目前主要还是采用自唐朝年间传下来的分段转运法。由于各处河段水位高低不一,如果粮船要一直沿河下来,倾覆入水的概率就太大了,为了减少损失,唐人发明了分段转运法。就是在水位落差大的地方,上下各建一个码头,上游的船到了,在上码头卸货,然后用驴车运到下游码头,再由力夫装上新船,继续行驶,赶到下一个水位落差大的地方照旧施为。

    这个方法将河运的风险大大降低了,大宋自立国以来一直就是沿袭的唐人发明的这种运输方法。大宋立国之后南征北战,争伐不断,对于水利设施还没有来得及彻底维护,每年只能招集河工清理一下淤泥而已,平常来说,目前的河道漕运还是能够满足东京的粮食需求的,但是现在却是明显不成了。至于如何加快河运的效率,隔行如隔山,崔大郎和妙妙就完全是一脸茫然了。

    臊猪儿对自己明显没有太大信心,虽说在场只有杨浩和崔大郎、妙妙,他的脸色还是有些局促地红了起来,吭吭哧哧地道:“要想加快河运的速度,这个……,呃,好的船手河工是必不可少的,要让他们肯于效力,适当的……适当的还要给予奖赏,俺师傅对干活卖力气的船手就是多派工钱的,他们干活会更卖力气。”

    杨浩点头笑道:“嗯,漕运时,提前完成运输的要奖,迟至的要罚,赏罚分明,船工、纤手们才不会拖延公事,你提的很好,这一条一定要加上。”

    臊猪儿得了自己兄弟的肯定,胆气壮了一些,想了想又道:“还有船,现在的船,什么样儿的都有,有些适合做海船、江船,却不一定适合河运。有的船船体极大,但是并不适合运粮,现在许多漕运衙门为了省钱,这些船现在又还可以使用,所以都勉强对付着,如果船尽量都换成统一适宜装粮河运的船,那么这一次运送的数量,干得好的话,可以增加两成。”

    杨浩笑道:“你还嫌少么?就算只有一成,也值得试试,咱们现在就是在方方面面,一步一步地挖掘潜力,这儿挤出一成,那儿省出一成,聚沙成塔、积少成多,这难关才有希望过去。”

    臊猪儿也笑了,他仔细想想,说道:“俺……想得到的就只有这些了。分段运输耽搁的时间和损耗的粮食是不可避免的。喔,对了,俺跑船的时候,发现有两处河堤上修着堰坝水闸,放水浇地的,河泥清理不易,若是浅了,大船便行不过去。这一点得注意,现在正是夏天,可不能让他们把水放的太多,还有,咱们汴河段儿现在水位也有些浅了,得让官家下旨,打开黄河上那道水闸,再放些水进来,那咱开封这一段儿就好走多了。”

    杨浩呆了呆,诧异地道:“水闸?什么水闸?”

    臊猪儿比划道:“就是在河堤上开一个口子,建一道闸门,附近农田缺水的时候,便开闸放水……”

    杨浩突地想起现代水闸的另一功用,在落差大的地方建两道水闸,水位先与上流水位平齐,待船驶入闸口后关闭上游闸门,打开下游闸门,水缓缓放出,让水位与下游平齐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