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_第67章 术业宜从勤学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第67章 术业宜从勤学起 (第2/2页)

朱七牛的东西比喻成‘道’的话,那萧先生教朱七牛的东西就是‘术’了,一个高屋建瓴,一个切中实处,一个顾全大局,高谈阔论,一个实事求是,埋头苦干,可以说是从思想到手段的全面培养。

    一些宋先生只能提出理论,但不知道该如何具体落实的事情,在萧先生这里随手便能解决。

    一些萧先生抓破头的难题,在宋先生那里又能三言两语就掰扯清楚。

    朱七牛两头受教,进步岂能不快?

    拿起草稿纸,朱七牛提笔便开始书写起来,先夸皇帝与朝廷,说皇帝爱民如子又不与民争利,故而才认可官田模式。

    接着夸赞府尹、同知和溧水知县,说他们慧眼识珠,政务能力突出等等。

    再接着便是详细讲述对官田的理解和一些自己的想法,比如给一些处于高处的农田配套其它水利设施,比如水车,比如水库等等。

    最后呢,再引经据典、触类旁通,提出另外一些跟官田类似的建言,比如在水库里养鱼,年节之前捞一部分卖掉或是分给百姓改善生活。

    再比如一些不适合种田的地方也不能荒芜,可以搞成果园,到时候也可以卖果子或果脯,分给百姓当零嘴也是可以的。

    最后的最后的,再夸皇帝一波,说自己见识短浅,说的可能不够好,请考官帮忙斧正,阿巴阿巴。

    类似这样的策论,朱七牛写了不知道多少,早就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在看见题目的那一刻,怎么构思,怎么布局,怎么用词遣句,他便已经心里大概有数了。

    他甚至在那一刹就已经估算出最终的策论字数是多少了。

    这样洋洋洒洒一篇策论,朱七牛仅仅用了一个上午就搞定了。

    吃过午饭,朱七牛打了个哈欠,干脆选择午睡。

    下午时,睡够了的朱七牛也没急着誊抄答卷,反正明天还有一个白天。

    闲得无聊的他,继续打草稿,吹毛求疵的尽可能把每一个字都给改成最合适的,务求一举拿下。

    到了第二天,朱七牛下笔如有神,‘唰唰唰’把答案抄在了答卷上。

    ……

    似这样一份答卷,想不拿第一都难。

    并且这一次朱七牛的排名一点都没引起考官的争执,所有看过的人无不坚定认同他就该是第一。

    以至于齐德那份同样很好的策论只排了个第二。

    眼下的问题是,齐德和朱七牛各拿了一个第一,各拿了一个第二,院试最终排名之上,又该让他们中的谁排第一,谁排第二?

    黄育才和众考官都拿不定主意了。

    于是乎,黄育才趁机又拿着试卷去问皇帝了。

    皇帝一看黄育才这样子,便知道这老小子询问是假,趁机混脸熟和邀功才是真。

    朱元璋也不揭穿黄育才的小心思,一一看过朱七牛和齐德的试卷后:“默写精义是治不了国的,何况齐德能得第一场第一名,也只是字比朱七牛的字略好而已,算不上什么。倒是策论这一场,二人高下立判,一份好的策论建言,远比字写的好孬要重要,还是点朱七牛当第一吧。”封侯书生的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