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下旨招安 (第1/2页)
童贯说十五万大军就勉强够用,也不是随便一说。 方腊起义之后,各路豪杰云集响应。 短短三个月之内,方腊便聚集起了百万之众。 也有头领一百零八人。 占据江浙,虎视淮南。 十五万人还是看在西军的战斗力上。 再说他们也抽调不出来太多兵马。 西北禁军二十来万人。 时刻需要防备西夏入侵。 调来的六路兵马虽然都是西军。 但这六处都不与西夏接壤。 抽调出来也不至于让边防空虚太多。 像是延安府,环庆路的兵马。 时时刻刻都要防备西夏左厢的攻击。 不到生死关头,决不能轻动。 徽宗听童贯的语气似乎有些信心不足。 便出言问道:“如何?十五万大军,尚且不够?” 童贯道:“陛下,江南方腊虽然刚刚起事不到一年,然江南乱民众多,从贼者众。 至今为止,已有近百万众。 不是臣没有信心。 而是十五万兵马要镇压百万叛贼,却是有些捉襟见肘。” 宋徽宗皱眉道:“那再从西军中抽调一部分兵马?” 这回不用童贯开口。 众臣僚纷纷劝阻。 “陛下,万万不可啊!” 徽宗道:“不让抽调西军。 天下哪里还有兵马可用?” 蔡京见时机差不多了,便出来说道:“陛下,梁山还有十万大军。” 宋徽宗闻言,也知道了蔡京的意思:“朕听闻梁山众匪,虽是强寇。 却不夺州府,不害百姓。 在民间风评甚好。 可有此事?” 蔡京连忙应承:“启禀陛下,确有此事。 梁山贼寇,畏惧朝廷天威,与一般贼寇大不相同。 贼寇为首者,也多是朝廷故将。 若能招安以为朝廷所用。 便能凭空多出近十万能征善战,不输西军的强兵。 让他们去南方征讨方腊。 不是能为朝廷解燃眉之急吗? 依微臣之见,圣上不如亲修丹诏,派遣一员重臣,前往梁山,好言安抚。 招抚陆阳,使其成为官军。 再命他为讨贼先锋,南下平方腊之乱。” 宋徽宗一听,直呼妙计。 “那便依太师所言,即刻令翰林学士拟修诏书。 可谁又能前去宣诏呢?” 蔡京禀道:“梁山贼寇,落草多年,野性难驯。需得好言相抚。殿前太尉宿元景,纯厚忠良,能言善辩。 虽然现在赋闲在家,但只要陛下有需要,相信他一定会不辞辛劳,走上一遭。” 一旁的众大臣听闻此言,脸上表情各不相同。 但大多数都是厌恶蔡京反复无常。 尤其是太尉陈宗善。 他跟宿元景是好朋友。 两人又和闻焕章是同窗。 闻焕章经常会和陆阳书信往来。 对梁山的了解远远超过其他人。 他在跟两位老朋友聊天的时候时不时就会提起梁山的好。 这让陈宿两位太尉都对梁山颇有好感。 对梁山的态度,朝堂上一直分为两派。 一方是以蔡京、高俅、童贯三人为首的主战派。 他们跟梁山头领饱有私怨。 主张消灭梁山也不是为了为国除害,而是假公济私,公报私仇。 另一派是以御史大夫赵鼎,太尉陈宗善,宿元景为首的招安派。 他们则希望陆阳等忠义之士能够为国所用。 可惜赵鼎刚一开口要招安,就被蔡京等人扣上帽子,贬到了南方。 宿元景也被几个奸臣栽赃,说他里通贼寇。 好在宋徽宗十分信任宿元景。 只是面了他的官,让他在家赋闲。 没有其他的惩罚。 陈宗善现在独木难支,在朝堂之上基本只有听的份。 现在那些迫害招安派大臣的奸贼竟然风向一变,开始力主招安。 陈宗善听了不由得从心里鄙视他们几个。 宋徽宗可是还记得宿元景是被他罢了官的。 “宿卿倒是个好选择。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