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 六国卑秦,天降大军_第4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第4章 (第1/2页)

    称王算什么?日后,他还要直接攻灭赵国呢!

    “将他们带上吧。”嬴稷道:“头一回去见大父,寡人可不好不准备见面礼。”

    他身边的白起暗道,也不知,秦孝公看到他们这浩浩荡荡一大群人,究竟是喜更多一些,还是惊更多一些。

    第3章

    各国士子们陆陆续续进入了秦国,这次入秦的士子,竟有三四百之数,其中不乏一些小有名气的士子!

    这也让秦国的官员们十分惊讶。看来,他们秦公的那封《求贤令》,的确是起到了绝佳的效果。

    只是,不知数百名士子中,究竟有多少真才实学之辈,最终,又有多少人能留在秦国,为秦国效劳。

    卫鞅在入秦的路途中,特地将秦国的现状打探了一番。

    老旧,苦穷,氏族林立。

    井田制已明显跟不上发展的需求,田间的黔首们,却依旧在井田上劳作。

    他们每天在田间忙忙碌碌,却没有一块田地属于他们自己,进行完辛苦的劳作之后,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只能分得一份薄薄的糊口之粮。

    这使得许多黔首得过且过,没有努力种田的动力。

    而那些老氏族们,仗着祖上的荣光,却可以不事生产,整日享乐。

    即便他们什么也不做,他们依旧有爵位可以承袭,田间的产出也有他们的一份。

    卫鞅将这一情况记在心中,对于如何治理秦国,改变秦国的现状,他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

    弊政重重的秦国,就如同一辆老旧的战车,虽还在缓慢行进,却随时都有可能散架。

    想要改变秦国的现状,必须得变更法令,削弱这些老氏族们,令大权归拢于国君之手,并以或威逼或利诱的手段,充分调动黔首们的积极性,令他们努力在田间劳作,令他们上战场时不畏生死。

    对于卫鞅而言,为秦国找到一条出路不是难事,难点在于,这位重金求才的秦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位秦公能否如他所言,虚心接受底下士子的谏言?当变法面临重重阻碍之时,这位秦公又能否坚持到底?

    卫鞅是从魏国来的。

    魏国开国国君魏文侯执政时期,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这一次变法,使魏国国力强大了起来,也给卫鞅提供了不少经验。

    卫鞅在入秦之时,怀中就揣着李悝变法时所著的《法经》。

    随后,在魏文侯的儿子魏武侯执政时期,远在南边的楚悼王也感觉到了来自三晋之地的威胁,以及楚国内政的种种弊政。

    这时的楚国,早已不是春秋时期那个可以对着别人说打就打,被人声讨就说一句“我蛮夷也”,怼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