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1/2页)
和谢自然沟通后,夏蔓开始准备烧陶,她从河边挖出黏土,用水浸泡一夜后,加入碎沙,搅拌均匀, 夏蔓捏出一团黏土,拍在水泥地上,用手将黏土拍平,塑出一个底盘的模样,再取新的黏土捏成泥条,盘筑在底盘上。 盘好一圈泥条后,就用小刀在在泥条上划一圈刀痕,增加不同泥条之间的粘合度。 越往陶罐的肚心,需要的泥条便越长。随着深度的加深,夏蔓开始收口。收出瓶口后,她再用泥条在瓶口搭出一个微喇的形状。 夏蔓还做了两个陶罐,一样的步骤,只是最后正常收口,并没有做形状。 谢自然照着夏蔓捏陶罐的方式,也捏了几个大小、深度不一的陶罐。 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烧陶,夏蔓做了三个陶罐,谢自然做了两个陶罐。 陶罐捏好形状、晒干后,夏蔓便用三轮车运来了一堆木材和枝叶,摆放在水泥地上,然后将捏好的陶罐尽量平放在木材上,点火燃烧。 充足的氧气,能够加速木材的燃烧,使炭火的温度快速攀升。相对于一般的封闭窖烧,露天燃烧烧陶的速度更快,所需的时间更短。 不过露天燃烧也有缺点,那就是风力的不可控。若是突然刮大风,极易使火星乱窜,致使野火蔓延,难以控制。 夏蔓和谢自然在水泥地上等了三个小时,在等的过程中,若火势有减弱的趋势,还需要随时加入新的柴火。 在烧制的过程中,有一个陶罐忽然炸开、碎裂了。 等陶罐变色、烧成后,夏蔓和谢自然用铁锹将尚在燃烧的柴火扒拉开,通过加大它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来加速其燃烧。 经过两人的反复扒拉,柴火总算是燃尽了。 夏蔓和谢自然用铁锹将草木灰铲进水稻田里,肥沃土地,然后检查陶罐的烧制情况。 裂开的陶罐正好是最大、最厚的那个,夏蔓猜应该是因为这个陶罐没有晒干。 陶罐外表虽然看起来是干的,但是内部可能有没晒干的地方,所以在同样的塑型、晾晒、烧制环境下,只有最大、最厚的这个陶罐裂开了。 虽然裂开了一个,但还有四个陶罐可以装东西。总体来说。夏蔓和谢自然都很满意。 陶罐没有盖,谢自然丈量着陶罐的口,做了几个大小正合适的木盖。 进入八月份后,天气依旧炎热,夏蔓和谢自然却进入了农忙状态。 田地里的土豆、丝瓜、茄子、白萝卜、豇豆以及红豆和绿豆相继成熟。 松木林旁边的野葡萄也成熟了。 皂荚树后面的野高粱地可以收割。 山林里的野枣树,八月瓜以及其他许多果树都在成熟。 对于土豆,谢自然已经熟的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