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破案的我,成了世界瑰宝 第153节 (第1/3页)
小蔡被赶鸭子上架,拿着一张纸去旁边犯罪侧写去了,手里一支笔写了半天,也就一两行字:“凶手,男,脚印推断身高175-180,有交通工具,疑似反社会人格。通过网络知晓第一名死者事迹,推测经常上网冲浪,掌握一定电脑技术,学历在本科以上……” 他绞尽脑汁半天,最后憋出了这么点。 梁晟看了有点不满,“你这是把我们这几天调查结果都说了一下?没有别的了吗?” “我、我写不出来啊!” 小蔡欲哭无泪,“这样吧梁队,我给你一个号码,是咱南流一名犯罪心理学专家的电话。那个专家跟我同样姓蔡。” “行啊小蔡,你有这人脉你不早说!”梁晟怒后又喜,开始收拾资料,“电话号码给我,我明天就上门拜访。” 第一百二十一章 得到电话号码,隔天梁晟便带着一摞资料卷宗上门请教了。 蔡先生全名叫蔡龙,据说是犯罪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名字后跟了无数头衔。虽然梁队长嘀咕了一句,“我怎么没在公安系统内部听过蔡先生的名字。” 嘀咕归嘀咕,还是上门拜访。 “梁队,这是人家的百科资料,我给您念一下。” 小蔡拿出手机,用抑扬顿挫的声调道:“蔡龙,犯罪心理学领域领军人,他于上世纪赴美学习,拥有心理学博士学位和犯罪学研究硕士证书,在世纪初曾担任过华南警校两年的教授,也曾多次为警方出谋划策,提供不小的帮助。”听听这履历就十分丰富。 “华南警校?”梁晟吃了一惊,“那后来怎么不当了?” 他是华北警校毕业的,华南华北这两地方都有省属警校,培养了不少优秀的人民警察。蔡教授能在华南警校担任教授,实力绝对是全国顶尖的。 “百科没说。”小蔡把百科拉到底,发现确实没有提及蔡先生为什么离校,这也正常,名人百科主要概括人物经历,难道要事无巨细地将每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吗? “也许是想专心学术研究吧,写期刊论文之类的?”小蔡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说服力的猜测,梁晟佩服地点了点头,也对,有人喜欢混在一线,有人喜欢混在幕后,你说不在一线拼搏、不在岗位上教书就是不热爱这份职业了吗?并不是如此,大家同样都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挥洒汗水。 “我回头找蔡先生的论文拜读一番。”要知道一线奔波多年后,警务期刊他都多久没翻阅了。 见自家队长满意了,小蔡片刻后继续道:“粉丝称蔡教授为‘犯罪之眼’、‘罪恶克星’,据说他的肉眼能看破人心……” 听到这里,梁晟也没什么反应,公安系统内部常常会用这样形容词,比如治安警叫“保护之手”、技术警叫“痕迹之手”、“现场之王”,刑警叫“惩罚之手”,精英警察是“精锐之师”,交警是“守护骑士”等等,每一个称呼都令人热血沸腾。 他只注意到一个细节,“粉丝?” 一个教授还有粉丝? “没错梁队,蔡先生在短视频社交平台上有一百多万关注呢,几乎每隔一周就发布视频,人家名气很大。” “学生帮他发的还是他自己发的?” “当然是他自己发的。” 梁队长一时有点感觉不对劲:“……” 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专家,这似乎与他想象中醉心学问、高风亮节,潜心犯罪学领域的学者不太一样。 “到地方了。” 蔡先生热情地欢迎了他们,“梁队长,你昨天晚上发我的资料,我已经看过了,这果然是两起性质极为恶劣的命案,凶手应该是同一个人。” 一听案情,梁晟也没心思想那么多,他一颗心只为命案牵肠挂肚,十天的期限他必须争分夺秒,“没错蔡先生,我们局里已经把两起案子并在一起侦查。” 昨天他联系上蔡教授,发了一些资料,这一次他把卷宗亲自带过来。因为蔡龙教授并非公安系统内部人士,没有任职,梁晟不能向外人轻泄案情细节,只能现场带来看了,事后又带走。 这个案件性质也十分嚣张,城市杀人,还是游戏杀人。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