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节 (第1/2页)
“我和千载兄要回去重建白鹭洲书院”,于谦告诉他,“等一切都准备好,就可以再开门收学生。” 张千载拍拍胸脯:“是的,我准备把整个白鹭洲书院都翻新一遍!” 他见谢翱盯着他看,熟练地摆出了一个掏钱的姿势,摸出一堆银票:“谢兄此去可有盘缠,要不我来赞助一下……” 谢翱不禁扶额,几年军旅历练,谁不是走出了千里万里,如同重活了一遭,只有张千载这个喜欢砸钱的性格依然如故。 看着还怪亲切的。 “不必了”,他赶紧道。 张千载拉着他的衣袖,硬要给他塞钱:“谢兄不必客气,一千两够吗,要不要再来点……” 重度强迫症的谢翱被他这么一拉,衣袖歪到一边,差点当场昏过去:“你走开!” 他生怕张千载继续纠缠不休,赶紧转向陈英:“你日后有什么打算?” 陈英尚未开口,于谦已经替他回答:“他要回扬州老家结婚生子,争取早点把他外孙带到这个世界上。” 陈英:“……” 他夫人还没娶到,这家伙就开始惦记他外孙了? 好在他经过这些年的交往,也已经了解到了自家外孙的未来使命。 当下,也只能充满无奈地说:“行了,你就等着瞧好吧,孩子一出生,我就把他送到你那里去!” 于谦问谢翱:“汝将何往?” “我亦不知”,谢翱目视着远方天际的一缕渺茫云气,神色淡淡,“也许就这样四处浪迹,客行烟波,待下一次相见之日。” “保重。” “保重。” 当下,哭祭西台的甲、乙、丙、丁四人组,就此告别,各自离去。 …… 三年后,白鹭洲书院焕然一新,开始对外招生。 庐陵的地方长官早已换成了元人,对此深感恼火,不明白这个与逆贼文天祥有关系的东西,怎么又死灰复燃了。 他正准备进行打压,却被朝中一纸调令下达,调往了别处。 新来的地方官,是张珪的人。 张珪因平乱有功,拜昭勇大将军,在朝中炙手可热。 但他志不在此,很快就改为文官,一路青云直上,授中书平章政事,大元宰相,封蔡国公。 张珪和于谦之间,是一见面必然要分出生死的关系,但他也绝不容许,有人前来白鹭洲搞事。 毕竟,他始终记得,老师邓剡死前曾叮嘱他:“如果行有余力,记得去把白鹭洲好好修一修。” 白鹭洲这方书院,曾无数次出现在邓剡的讲述中,被语气温柔地追忆提起,装点了他的旧梦,成为了他心中的一方净土。 就这样吧。 张珪断断续续地收到过一些消息,于谦将白鹭洲建设得很好,亲自教导,费尽心血,门生弟子,英才如云。 江南江北的无数英杰赶到此地,只为拜入门墙。 现在的白鹭洲,和老师故事里的那个地方,似乎一模一样。 于谦并不禁止学生出仕元朝,他们中很多人,在入朝为官后,免不了要和张珪打交道。 张珪开始了推行汉法的大计,进行以文治国,轻赋税,裁冗官,戒奢华,开言路,各种制度的改革,让汉人可以得到更好的待遇。 许多来自白鹭洲的弟子,都在经历了重重选拔后,加入了他的计划。 张珪有些惊奇:“你们好像专门受过这方面的训练,显得很是熟稔。” 弟子们告诉他:“于先生教了我们很多执政实务,也许他早就料到,我们会参与您这场汉法变革,为世间汉人谋福祉吧。” 张珪沉默了许久:“于谦当年带领平虏军转战千里,是何等坚决如铁、顽抗到底,我与他亦是……仇深似海。他怎么肯把你们放出来,为大元效命?” 有人这么告诉他说: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于先生经常教导我们,罪在王廷,百姓何辜?” “在朝在野,皆可为生民做实事,不必囿于一朝一代之更迭变幻。” “前路依旧莫测,我也想试一试用自己的平生所学,在这个华夷倒置的时代,尽可能去保护天下千千万万的汉人。” 张珪抬眼看去,见说话的是一个少年,风度俊爽,眉目高远,有一派光风霁月、落落出尘之气。 张珪心想,这应该就是白鹭洲书院近年来最得意的弟子了:“你叫什么?” 少年说:“张养浩。” “你籍贯上写了是北人?” “我六岁时,父亲为了送我求学,全家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