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节 (第1/2页)
听说不少没钱的读书人,都是这么做的,李勋就做过抄书的活,就是最近备考加上活太少,才没过去。 但李勋也道:“如今有十三四家书坊,大的就有四家,分别是周岳林王四家,剩下的十家虽小但是抱团生存,所以竞争非常激烈。” “印书的多,抄书的活自然越来越少,现在抄书的价格都比印书的贵了十倍,自然没人去买抄录的书籍。” 自从前任皇帝免了书税之后,各大书坊如雨后春笋般飞速长起来。 再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印书在天齐国已经是很成熟的行业。 既然印书成熟,价格又便宜,可不就不要人工抄书了。 这竟然有点,珍妮纺织机代替人工纺织的感觉。 对抄书的书生来说,没什么活了,但买书便宜了。 好坏也说不出来。 李勋的话,自然是劝退了蔡丰岚他们。 也幸好有李勋,否则大家要白忙一场。 纪元跟他们不同,他的字极好,被杜夫子都认证过。 他要做的活计自然不是单纯的抄书。 而是根据他的字来做雕版印刷的板子。 这份活没那么累,而且只要字好,几乎被各大书坊抢着要。 此处说的抄书,按照杜夫子的话来说,其实应该叫润笔。 润笔,就是稿酬的雅称。 但以书法技艺写文章,同样也能叫“润笔”。 也算是对书法技艺读书人的尊重,这样的人也被称为润笔先生。 这里便要简单说一下印书的流程。 除了先贤典籍之外,其他的时文程文,或者新上的话本小说,以及童试录,乡试录等书籍,都需要有书法好的润笔。 笔者的内容或许好,但书法不一定精妙。 各大书坊先得来文章,再找到书法好书生润笔,完整抄写一本。 这本的字迹不仅需要大小统一,更要字迹清晰,毫无墨点。 接着,再让印书的工匠,按照这样的好字雕刻印刷板子,或者印刷磨具。 由此印出来的书就是润笔之人的字迹。 所以润笔人的字必然好漂亮端庄。 市面上有许多版本的书籍,字迹如何,也是购书人选购的标准之一。 所以书法好的人,十分抢手。 纪元去找事情做,基本十拿九稳,就看工钱如何。 纪元拿着纸条去印书作坊的时候,后街的场景跟前街完全不同。 前街纪元去过好几次,全都是买书籍买文具的书生们。 后街则是工作人员,搬运原料的,搬运货物的,比比皆是。 他走在这街上,显得格外突兀。 少数同样的书生碰到他,开口道:“你也是来找抄书的活?别去了,现在都不要抄书的了,全都是印刷代替。” 看来蔡丰岚他们没来也是对的。 纪元笑着道谢:“谢谢了,我去看看。” 那书生看他不死心,也就没说什么。 纪元先去了看到的第一家印书作坊,这家人下意识道:“不要抄书的,只要字好能印刷的。” 纪元拱手:“我便是来应这个。” 那人见纪元年纪小,再道:“印书的字需是馆阁体,却又不能太死板,你行吗?” 并非他看人低,而是眼前的书生年纪太小。 纪元点头:“可以的。” 说着,取了纸笔当场写字。 杜夫子都认证过的字,那怎么会有错。 “这字,绝佳啊!”书坊的人立刻道,“敢问书生姓名,可愿来我家书坊润笔?” 原来这人是书坊老板的儿子,小书坊里的人都是亲戚,他直接能做主。 纪元并未着急就职,仔细询问了价格后,准备去其他地方再看看。 那老板儿子连忙道:“别啊,价格都好商量,你抄一本书,给你五两,如何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