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考科举_第16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第166节 (第2/2页)

真正的君子怎么会这么多才技吗?肯定不会。”

    而这句吾少也贱,故多能鄙视,就是其中的一段话。

    这句话的分析有很多种。

    有人认为是孔子的自谦,大臣说他是圣人,子贡说上天赋予的。

    所以他要说自己其实很一般。

    他之所以会很多别人看来低贱的技能,是因为他小时候家里穷。

    这些技能在君子看来低贱的技能,是他们不屑做。

    孔子能这么说,他其实很了不起,他确实是子贡说的圣人。

    也有人说,这是孔子真心实意回答,自己并非圣人,自己的才技也并非上天赋予。

    之前教谕也说过,孔子眼中的圣人,是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样的人才是圣人。

    而孔子也认为,当今世上已经没有圣人,更不可能认为自己就是圣人。

    后面说吾少贱也,所以会很多低贱的才技,则是真心实意这样认为。

    当然也有很多解读。

    每个大家解读的方式都不一样。

    只要分析的言之有物即可。

    朱子跟张居正等大家都对这话做过注解,每个人理解的方向都有出入。

    纪元看过的注疏很多,各种想法在脑子里碰撞,一时不知该怎么下笔。

    就连要不要称呼孔夫子为圣人,都是一个问题。

    孔夫子一直在说世上已经没有圣人,这个包不包括他?

    但大部分人都觉得,孔夫子就是孔圣人。

    也有一部分人并不认可,如果遇到认可的考官,那就要顺着孔夫子是圣人的写。

    若不认可的话,就要反着写。

    能不能过关,考官的喜好也很重要。

    纪元一咬牙,开篇便写道:“圣人因时人之称,而忆其昔之事;门人即圣人之意,而述其昔之言焉。”1

    圣人因为那时有些人说的话,想到很久之前的事,学生我也跟着说圣人的话,讲讲这些话的意思。

    这就是开篇了。

    纪元开篇便确定“圣人”二字,自然是认孔夫子为圣人的。

    按照他来看,也符合天齐国大部分文人的想法。

    毕竟科举发展到现在,其他学说并不盛行,称孔夫子为孔圣人大半没错。

    开篇写完,纪元开始分析后面的话。

    后面又写:“而况艰巨之任,不及微贱之身。凡一名一物之故,竭旦暮之取携而无禁也。”2

    艰巨的任务跟卑微的出身没有什么关联,不管是什么东西都有取之有尽的一日。

    所以不管年少学了多少东西,老年了也要继续学习。

    这才能像圣人一样掌握很多才技。

    这篇写完,纪元长舒口气。

    不过时间已经过了大半。

    后面的一题也不简单。

    第二道是,仰不愧于天。

    此话出自《孟子·尽心》。

    原文为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o)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意思是君子有三种乐趣,乐在平淡,父母兄弟都好,这是第一。

    第二是对天地没有惭愧,对身边的人也是如此,怍,就是惭愧的意思。

    第三件就是得到天下的人才,可以教导他们。

    《孟子》向来被称为有泰山乔岳之姿,读起来像他文里那般有浩然正气。

    这君子三乐,便能看出其风格。

    考题选了第二乐,仰不愧于天。

    这题算是落在纪元的舒适区了,他每读孟子,都觉得心潮澎湃。

    此次下笔,自然如有神助。

    “求乐于天人之际,君子之存心也。”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