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节 (第1/2页)
李廷也很担心,开口道:“要不然我们模拟一下问答,到时候也有话说。” 纪元刚翻到春秋最后一章。 今日从罗博士那回来,春秋已经讲完了,剩下的便是复习。 纪元并不着急:“明日事多,估计不会想到我。” “没事,还有教谕他们呢。” “这个倒是。” “明日回来,第一要同我们讲讲啊。” 纪元点头,这都是小事。 等他明天见了再说。 九月二十七,一大早,城门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正荣县衙门等等一行人,就在旁边等着。 县令,县丞,教谕他们肯定还没来。 来接班的都是同职位的,不必那么早来迎。 这也算官场上的规矩。 等到说好的巳时正刻,也就是早上十点。 县令,县丞,教谕带着捕快随从们过来。 另一边大道上,新县令一行也来了。 新县令坐着马车,快到的时候被小厮扶着下马,快步走过来。 身边有个年老的吏官提醒了下,他才稳住脚步。 纪元就在秀才们旁边,衣服颜色都一样,跟着一起行礼。 纪元仗着自己个子小,往前面看了看。 新县令果然年轻,二十三四的样子,其貌不扬,长着一张国字脸,却并不显稳重,脸上带着强撑的镇定。 身边年老的吏官在旁提醒,这才挺直了腰背。 “大族出身。”有个秀才酸溜溜道,“身边还带着这样的老吏。” 一般百姓爱把官吏放在一起说。 实际上两者有很大不同。 浅显来说,官是朝廷任命的“管理者”,负责管理跟决策。 吏是官员任命的下属,负责具体的事务。 比如天齐国的县令,县丞,捕快。 县令是官,这不用说。 县丞是县令的副职,虽然一般会随县令的升迁调动跟着走,但所到之处还是要向朝廷请求任命,故而县丞也是官。 捕快则不同,捕快是当地县令自己任命,去留由他做主,不用朝廷点头。 这就是吏。 新县令身边带着的老吏,就是这样任由长官差遣的身份。 为何要加个老? 自然是这样经常负责具体事务的老吏,比一般的官员都懂得地方事务。 这样的人,就是最强的辅助。 新县令虽然头一次当地方官,却带了一个经验包,随用随取那种。 一般的地方官,或者说贫民出身的地方官,哪有这样的“经验包”帮忙。 单这一项,就证明纪元的猜测没错。 新县令必然大族出身。 这个老吏,大概也是“师爷”的身份。 前面寒暄一阵,果然没提起纪元,一行人跟着去衙门。 林县令办事妥帖,虽然新县令刚来,但这一次也算带着新县令认人。 林县令客气,新县令那边自然识趣,处处还是以林县令为尊,只当自己是个副手。 衙门各部门一一拜见新县令。 到县学这的时候,自然是教谕带着众人拜见。 新县令目光在纪元身上顿了顿,张口就是:“这是小神童?” 新县令旁边的老吏深吸口气,低声提醒:“公子。” 新县令赶紧道:“只是问问,我叔叔。” 老吏再次深吸口气,这次新县令终于闭嘴了。 教谕倒是大方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