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节 (第1/2页)
殷博士依旧背着手,慢慢走着:“朱子在《仪礼经传通解》中解释过,本篇说的便是古代教人,传道,授业的顺序。” “还讲了教育的得失以及教育兴废的缘故。” “所以这篇叫学记。” 说着,殷博士又点了纪元:“《学记》第二段最后一句的内容为,《说命》曰,念终始典于学。这是什么意思。” 《说命》? 其他学生看着礼记第十八篇。 没找到这两个字啊。 倒是有个《兑命》。 哦,是同一篇的不同名字,就像红楼梦又叫石头记一样。 这个时代并没有红楼梦,只是做个比方。 好在纪元反应得快,也看到那句话,立刻回答殷博士的问题:“意思是,自始至终都惦记着学习。” 殷博士觉得有趣,想继续问,却看其他学生已经茫然了,笑着道:“好了,先通读吧。” 不过最后还是总结道:“念终始典于学,殷博士我是如此,不管是举人也好,以后考上进士也好,做官也罢。” “读书始终是要坚持的,所以不用管什么功名,读就对了。” 其实殷博士还想再问,但只有纪元读过整本礼记,不好再说。 他倒是想知道,纪元学了多少,又学了多深。 接着便换了秀才博士过来。 讲课的方式,大家就能接受了。 一句句跟着朗诵,博士再解释其中的意思。 这便是通读。 也是去年学其他三经的方法。 原来浅浅地学一遍,是这个意思。 虽然这个“浅浅”学,已经让很多学生痛不欲生。 如果往深了学,那是什么场景? 殷博士刚刚一番话,让众人脑子都有点打弯。 主要还是殷博士的问题对他们来说,问得杂,又问得细。 一会朱子的《礼仪经传通解》,一会《说命》,再回到礼记原本。 脑子不转几下,都不知道问的是什么问题。 其实殷博士并非故意为难大家,而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来教学。 而五经的难,也确实是这样。 刚刚提到,一个标题“学记”,便有那么多含义,便是一个“超链接”。 那正文里面字字都是超链接就算了。 超链接里面,还有超链接。 首先看殷博士方才说的《礼记·学记》第二段到底是什么内容。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这是原文。 原文自然要逐字解释。 解释到最后,原文又引用了另一本书《兑命》里面的话。 为了不曲意思,那就要再把《兑命》原本读一遍,不说背诵,却要看到句子,就知道前后上下在说什么。 那如果《兑命》里,同样引用了其他典籍的话呢? 肯定还要再去读。 这超链接算是点不完了! 用现代吃瓜来比喻。 你看到一个歌手的八卦,立刻点进链接去看。 啊,这个八卦里,还有歌手朋友的瓜。 好吧,点进去再去看歌手朋友的瓜。 吃着吃着,有人跟你讲,只看歌手跟歌手朋友的瓜是不完整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