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节 (第1/2页)
可退学都办完了,教谕也签了字,他儿子跟侄子已经不是县学的学生了! “这么好的学校你们不上!知道这名额有多难吗!” 王兴志他爹以前也觉得正荣县县学不错。 可不错归不错,孩子想去王家族学读书,也不是什么错处。 现在不同了。 现在知道,县学出来的学生文章那么好,学得那么扎实。 只要在县学读书,耳濡目染也行啊。 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放着升学率高的学校不上,一定要退学。 哪个家长手心不痒?! 现代的升学率,顶多代表了可以上个好学校。 但古代这些学校的“升学率”,代表了功名,代表了可以当官!代表可以青云直上! 哪个更重要,不用多说了吧。 为了前者能上好学校,家长们都能打破头。 何况后者当官。 不用多想,王兴志这两个回去,肯定又是一顿毒打。 只是他们不敢埋怨爹娘,肯定又觉得是纪元的错。 错哪了? 错在不该怎么优秀? 没道理。 这会县学里也没人在意他们的心情。 就连门房也只是看着他们收拾好东西,把宿舍的物件也拿走后,赶紧跑去庆祝。 “教谕说,今日食堂加菜呢!还让县令发赏钱!” 连门房都能加菜,都有赏钱。 他们却在这个时候离开。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不少人都会笑话他们有眼无珠。 县学的门被关上,里面热闹地讨论接下来怎么庆祝。 纪元仔细分析了数据:“这就说明,咱们只要努力考上乙等堂,在乙等堂考到前十,当秀才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丙等堂五十五人,每年的年底可以有一次考试的机会。 报名资格自然是至少学过四书五经,若有一科没学过,就没有资格报名。 通学过四书五经后,谁有信心谁就参加年底升堂的考核。 而进入乙等堂的资格,却是由夫子博士们判定,没有固定的名额。 只看学问,不卡名额。 若今年有十个人过关,那就十个人一起进乙等堂。 若一个都没有,就全都打回去,一个也不要。 所以想要进乙等堂。 一,四书五经通学。 二,有深厚的读书功底,以及不错的文章水平。 进入乙等堂后,再力争上游,考入前十。 这么看来,好像距离他们也不是太远? 这大概就是在升学率高学校的好处了。 不少人重拾信心。 特别是乙等堂的学生们。 反正童试一年一次。 明年他们再考! 他们在的是正荣县县学,在这成绩不错,考秀才的概率大大增加! 丙等堂的崽子们,同样看到自己的目标。 他们要去乙等堂! 他们一定要去! 可惜纪元,钱飞,李廷他们,今年,甚至明年,都只能干看着。 五经里他们只学了一经。 接下来的尚书跟周易,会花费下半年的时间。 更长篇幅的《礼记》《春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