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考科举_第7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第75节 (第2/2页)

过来的银子不用说,不仅没有减少,甚至增加了,现在手头有五十三两银子,着实不少。

    纪元本身不爱花钱, 还总有零零碎碎的进账,倒是让纪元把心彻底放在学习上。

    现在每日还在学《诗经》,如今已经学了一半。

    随着学生们进入状态,诗经博士的讲课速度也在加快。

    在县学读书, 稍不留神就会落下进度, 一定要每日勤奋才行。

    转眼就要三月月底, 距离月考的时间越来越近。

    丙等堂每次考试,对学生们来说都是如临大敌。

    按照今年的习惯,后二十名依旧要做双倍课业,原本就繁重的课业再加倍,纪元看着都可怕。

    他跟钱飞,李廷一起做课业时, 自己这边写完了, 那边还要再写几篇文章,看纪元的眼神都带着怨念。

    这份怨念自然化作学习的动力。

    考试!

    考进前三十五名!

    要说县学确实也够狠, 罚写双倍课业的,正好是二十人,正好今年新进来二十人。

    几乎明摆着告诉丙等堂所有学生。

    老生们不努力,就会被新生超越,对老生来说自然是耻辱,否则王兴志他们也不会发疯到直接去找纪元的麻烦。

    对新生来说,一边是努力追赶老生,一边是双倍课业。

    为了不写那么多课业,为了超过对方,肯定要努力学习啊。

    再说了,要是作为新生超过老生,那种荣誉感简直倍增。

    更让新生们觉得有指望的是,感觉丙等堂的老生们,也不是个个都有真才实学,超过他们指日可待。

    这点疑惑也在纪元心头萦绕。

    钱飞是县城里的人,他消息灵通,跟纪元李廷解释道:“正荣县的县学有这般模样,其实也就是这两三年的事。”

    以前的正荣县县学,跟其他地方县学差不多。

    那就是所谓的县学,只有职权功能,并未有教学功能。

    约等于说,县学说是学校,其实只是教育局,管着下面的私塾书院等等。

    再管着每年的县试,以及管理当地秀才生员。

    从天齐国开国时的教学功能,渐渐转变为单一的行政机构。

    但每个县的县学具体负责什么事务,还是要看当地长官的做派。

    如果是懒散的,肯定也懒得管。

    若是勤快的,像如今的正荣县,那县令就会把教学也抓起来。

    其实这算吃力不讨好的事。

    毕竟秀才对本县的作用不算大,哪个县没几个酸秀才。

    如果本县出不了举人以上的功名,对县官来说不算什么政绩。

    不说举人以上的进士了,单说举人这个功名,整个建孟府出举人的比例,大概在百分之四。

    一百个秀才里面,只有四个能考上举人。

    再分散到下面县城,出一个举人的概率就更小了,毕竟一个县也说不定没一百个秀才。

    不出举人就没有政绩,还要把为数不多的财政拨款分过来。

    还是拿正荣县举例子。

    各级官员,夫子,博士,加起来有近二十。

    三个明伦堂的学生有九十多。

    再往下洒洗的仆从,看门的小厮,食堂的帮厨,也有十几个。

    这些人的吃喝用度都是钱。

    更不用说,正荣县县学还不收学费,每个月还会些纸张,以及四季衣裳。

    县学约等于吃力不讨好,还只出不进。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