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医[六零] 第244节 (第3/3页)
“我也是这么想的,这样的好人好事,太应该写成文章流传开去了。林同志的事迹真是处处都能起到号召群众和启发人民的作用。”小王点头,林同志自己在边疆物资都匮乏呢,还把那么多钱都花在帮助别人身上,真了不起。 “是呢!”孙主任也啧啧点头,“希望明年的模范里仍有林同志,那样明年就又能见到她了。” “希望如此——” 离开火车站后,孙主任派顺路的马车带走了林春桂。 秦副主编回到报社后,跟小王沟通了几番,将林雪君救马、治狮子、帮助穷苦牧民孩子的故事组织成一篇长文,由小王执笔撰写。 “占多一点版面,就写抗灾抗旱模范在呼市不停救马助人的好人好事。写得细腻、动人一些,要带情绪。”严社长也颇为支持,并敲定文章写出来校对好后立即登载,尽量提版、占大版。 小王接受了任务,接下来别的工作都交给别人,只专注做这一篇文章。 他废寝忘食,不断翻读之前跟访记者记录的内容和林雪君同志之前的好文章,2天后终于写成。 当天夜里,报社连夜校对排板,第三日晨,新一天的《内蒙日报》卖到大街小巷。 于是,每一位读报的人都知道了有一位传奇模范在来到呼市的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居然做了这么多惊心动魄、有趣又感人的事。 深秋,大家在工作间隙、在家里的热炕上、在刚买到报的路口翻开报刊,埋头阅读。 幅幅画面在文字的描述中跃然纸上,每个人仿佛都看到了一位倔强不服输、勇敢有冲劲儿的女同志形象。她双肩虽瘦削,却仍要背负大山。重压之下,却仍能挺胸抬头、昂首阔步。 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器宇轩昂,这些词好像都有了具象。 抬起头,回味报纸中登载的片段和故事,大家仿佛都看到了、认识了那位在草原上、在城市里,润物细无声地泼洒自己能量,开朗而热情的姑娘。 原来——嗨,原来在大家埋头劳动的日常中,有一位年轻同志在竭尽所能地救马,帮助穷苦的孩子,治疗无法进食的狮子,考虑着如何撰写更好的出版物以帮助更多的人…… 报纸上还说,像她这样的人并非独行。 庸常的生活好像变得更安心了,冷冷秋风中,心里有暖流。 无助的人民不用再过度担心灾难、饥饿和疾病,在国家各处,正有许多你知道或不知道名字的、默默无闻或人人唱诵的,平凡的英雄,正关心和看顾着大家的健康和幸福。 【作者有话说】 【小剧场】 《内蒙日报》,给大家带来正能量、希望,和幸福的好报纸。 第224章 还得是沃勒【2合1】 油亮油亮的,好大一条阴森森大黑狼。 乘着西北风, 林春桂晃悠了几个小时,终于到了家。 站在院外大喊出父亲,林春桂兴奋地与父亲拥抱。 林父听说他果真见到了林雪君同志, 高兴得搂着他肩膀便要回家。 少年却拉住父亲, 转头指着从马车上卸下来的东西道:“爹,这些东西都是林同志买给我们的,得把家里的独轮车推过来,把它们带回家。” 林父愕然望向那一堆小山般的大包小包,“我们的?林, 林兽医给买的?” “嗯。”林父走过去, 听着林春桂一一介绍包裹里的东西: “这是军大衣, 这是盐、糖和玉米面, 这是书本还有铅笔……” “?”林父不敢置信地砸吧嘴, 看着林春桂道:“给你买这么些东西,林兽医这是把你当亲孙子了啊。” “!”林春桂嚯一声低呼, 忙纠正:“林兽医可年轻了,才比我大两岁!” 林春桂父子俩推着独轮车来回3趟才将东西全搬回家,这一天, 对着满炕的物资, 林家前所未有地富足。 接下来好长一段时间,他们餐桌上的食物都会有滋有味, 出门时穿的衣服都会厚厚暖暖。缺什么东西了,竟也有余钱去场部供销社消费一番。 托遥远的林同志的福,这个小小的破旧的家,终于遇上了这几年来最美好的一个冬天。 坐在小小的炕上, 林春桂笑哈哈地给弟弟妹妹分享他此行遇到的各种事, 向他们描绘林同志是多么多么漂亮、多么多么善良、多么多么无所不能的英雄人物。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