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医[六零] 第235节 (第3/3页)
一顿道:“是从呼盟过来的抗灾模范,叫林雪君,还是一位兽医。她刚落地咱们市,就被请去给马治病,现在还在马棚里。你去采访一下,回头选个好版面做一下报道。” “林雪君同志?哈哈哈。”严社长听了忍不住一拍桌面,“我正想着大会的时候带着记者和编辑来现场,等活动结束把林同志接到我们报社作客呢。没想到会前就能见到了,她还是在我们报社刊载了多篇好文章的作者啊,我手头还有个推动再版的《中草药野外识别图鉴》是跟她合作的呢。 “领导放心,我马上安排,一定把事情办好。” “原来你们认识,那更好了。”负责人笑着点点头,挂断电话后想了想,又拨给电影厂: “表彰大会推迟了,咱们可以安排个新节目。针对牧区、种植等工作的拍摄、采访和报道,加一个标兵人物。安排摄像机和主持人去市北马棚区,采访、跟拍一下抗灾模范林雪君同志临危受命,紧急救治濒死病马……” 第214章 一鞠躬 到了这里,谁也别想闲着。 林雪君在呼市北马棚一呆就是4天, 光是给病马洗胃就用了2天时间。前一天晚上睡在马棚边的木排屋里,第二天起床继续给没排干净的病马做补充洗胃。 每一匹病马的症状都要单独记录,十几份病例不停地增加变化。她和其他三名兽医不断根据病马症状的变化, 增或减药量, 换药或者增加一份别的药剂应对新出现的病症。 因为林雪君对马匹们的病因非常笃定,大家确定了马的情况,即便病马没有立即好转,甚至有两匹马还在得到救治后症状变严重,但在主心骨够硬够稳的情况下, 没有人再说丧气话, 都忍耐着焦躁和忧虑情绪, 按部就班地进行治疗工作。 《内蒙日报》的记者第二天接到领导电话后就赶到了马棚, 林雪君忙中抽空跟亲自赶过来的严社长和秦副主编握手叙了会儿旧就又被喊回去给马配药打针。 严社长只得跟林雪君约了表彰大会后在报社见面, 探一探后续的合作。 秦副主编则捧着画板跟着画了好几幅林雪君的工作画面写生,也留下记者跟着实地追踪, 方便后续写稿。 起初记者还在马棚外做观察、记录和参与医治人员的采访,大概呆了不到2个小时,他就收起笔纸, 被拽进马棚跟着一起忙活起来了。 递桶、打针之类的活干不了, 打杂的活还是能干的。 满达日娃和卢大春羡慕地看着一直忙碌的林雪君,有报社的人亦步亦趋地跟着她, 记录她的言行和工作,这是什么大名人才会有的待遇啊?!实在是他们想象不到的厉害待遇啊。 到第三天,电影厂的人就也来了。 林雪君正打针呢,忽然扛着老式手摇摄像机的工作人员就怼着摄像头拍了起来。开拍前还要告诉林雪君别说话, 别看镜头。 林雪君第一次被人拍, 成为镜头中心的主角, 激动得不免有些顺撇,路都有些走不明白。 可不待工作人员帮她解除紧张情绪,一转头面向了可怜巴巴的病马,她那些或雀跃或慌张的小情绪就都被工作的紧迫感和压力取代了——于是手脚又机灵起来,再不用摄像的工作人员们操心。 这个时代录制东西用的不是电子拍摄,胶片都是稀缺资源,不能浪费,必须拍一个镜头是一个镜头。 等拍过一些有用的镜头后,主持人和编导同志想过来跟林雪君聊一下采访内容,奈何林雪君根本没空跟对方彩排和安排流程。 主持人只得跟编导同志站在边上等林雪君有空,但只呆了半个小时不到,两位同志就也被征调了。主持人同志被请到锅边煮黑豆,编导同志则在林雪君给马打针时帮忙举输液瓶—— 到了这里,谁也别想闲着。 这些活一干就是一天,除了吃饭时间和午休时间外,根本不可能有长段的休息时间。报社的同志和电影厂的同志便也跟着一天一天地忙,他们哪是来采访的啊,根本是来体验兽医生活来了。 “这样亲自体验下来,那文章能写不好吗?”报社的小王同志啧啧感叹,因为白天干活太累,晚上跟着兽医们一起吃饭的时候还多吃了一碗饭。 因为采访任务没有完成,电影厂和报社的同志也都被安排在了临时的木棚屋里,四个木板墙也就起个遮风挡雨的作用,晚上不合衣睡都会觉得冷。 但谁也不能抱怨负责这次运输任务的老张和饲养员们照顾不周,秋收冬储的季节,闲人太少,能搭出这样的棚屋就算不错了。大家都忙,谁都不忍心挑三拣四。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