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医[六零]_草原牧医[六零] 第16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草原牧医[六零] 第164节 (第2/3页)

的第二篇文章。

    读罢超长的标题,杜教授忍俊不禁。

    一个陌生人在阅读另一个人的文章时,虽然从未相识,却也可能通过文字达成精神上的默契对话——读者或许从未与作者讲过一句话,不知道对方的年纪、性别、胖或瘦,却在文章字句编织的世界里,能感受到创作者的灵魂是否与自己共鸣。

    是以,有时‘你读过我的文字,便已成为我的知己了’。

    杜教授仔细阅读了两遍林雪君的《关于养牛你可能不知道的三件事!》,对于这个思维活跃、目的性强的创作者,隐约已经非常熟悉。

    《优质牧场紫花苜蓿的种植:关键点竟在此处!》这种标题,一看就是林雪君会写出来的。

    笑容在他面上一闪而逝,放下前面的稿件,他先快速通读一遍新文章,接着又仔仔细细重读第二遍。

    看得投入,忍不住念出声:

    “固土能力、改良土壤、抗旱、耐寒、产量……

    “营养价值……蛋白质……

    “一年两割为好,每次……

    “不耐湿……不能过量饲喂……”

    在阅读过程中,他照旧发现许多句子后面有数字小角标。翻到最后一页后,笔者仔细附上了角标处应有的补充解释,还有内容出处。

    有的数据来源于草原上实际种植过程的记录,有的翻译于来自苏联的草原植物简述书籍,还有的来源于她托朋友及报社工作者从书店、首都图书馆、呼和浩特图书馆买来或借来的专业书籍。

    她不是随便写写而已,是真的要在这个行业深挖,在非常投入地钻研啊。

    “这位投稿者是哪个院校的老师?”杜教授抬头问道,行业里的教授们他都认识,那写出这个文章的人只可能是他记不全的专业老师了。

    王书却笑着摇了摇头,“不是老师。”

    “居然是学生?”杜教授吃惊地瞠目,嘶声吸一口凉气,回想文章中收录了许多边疆草原上的真实数据,立即了然。

    现在大学的学生多是从各公社、各生产队、兵团等推举出的优秀上进工人、农民(牧民)、士兵学生,这位林雪君既然是从牧场上因为劳动和学习都表现优秀,才被公社推举进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那自然对草原上的真实数据很了解了。

    合理,明白了。

    却不想抬起头看到的仍是王书的摇头,杜教授歪头皱眉,不解地问:

    “不是工农兵大学生?”

    “是去草原上支援边疆的知识青年,还是咱们首都过去的。”王书笑着点了点杜教授放在桌案上的另一篇林雪君的文章,“他的父亲,您还认识。”

    “林……林鹰志的儿子?不是去当兵了吗?”杜教授回想了下,自己认识的姓林的,只有那个家伙了啊。

    “林先生还有位年纪很轻的女儿,小名叫——”

    “小梅?”杜教授不敢置信地瞠目,再回看文章落款处的名字‘林雪君’,当即低声啊啊叫了两声。

    再沉稳的人,也难免要惊叹。

    当年小梅出生,林老爷子要给小梅起名字时,找了许多人来出主意。林鹰志提起王冕的《白眉》:‘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自己还出过馊主意,要给孩子起名叫‘林芳春’。

    那个胖嘟嘟的襁褓中的小女孩?

    深吸一口气,他抬起头与点头表示肯定的王书对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只觉人生妙不可言,事事总有奇迹。

    老林那倔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家女儿最后要投身到他杜川生的事业中来吧!

    “这两篇都刊,你给这小丫头写信,好好夸一下她,多给邮点‘稿费’,别吝啬。”杜教授站起身,一改往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严厉模样,站起身拍拍裤腿上的褶皱,便要送客。

    “杜教授?”王书站起身,捧起剩下的几篇文章,投以求教目光。

    “剩下几篇你让其他几位教授看看,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