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医[六零]_草原牧医[六零] 第15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草原牧医[六零] 第159节 (第3/3页)



    “两位同志, 是这样的,咱们现在种的紫花苜蓿虽然也是耐寒耐旱品种,但对超低温的忍耐度还是有限的。

    “咱们公社的所有草场都在国家东北部, 夏季、冬季降水量不低, 所以几个生产队草场的耐旱情况基本上不存在太大差异。

    “整个呼伦贝尔草原土壤的盐碱程度跨度不会太大,如果是跟西北草原相比, 需要考虑一下这个因素,在咱们公社暂时也不需要太在意这个差异。”

    育种初期他们还达不到太过精细判断数据的程度。

    “所以现阶段让我来判断的话,只要考虑温度差就好。

    “越往北,温度越低, 苜蓿的返青难度越高。为了提升返青率, 留高应该更高一些。两位同志去更北边的牧场可以考虑酌情在5cm到7cm之间。

    “前面生产队的话, 也要留存在5cm以上,‘5’这个数字的确是个底线。

    “如果间插种植得太密集的话,还要考虑苜蓿植株间争水的问题……”

    两名研究员根据林雪君提到的几个知识点,快速做着记录。

    “这些都是苏联书里提到的吗?”钱同志挥挥洒洒记录了一大堆,知道社长认同林雪君的能力后,再听她讲的内容,便怎么听怎么觉得条理清晰、道理可信了。

    “不全是,也有今年一整年对咱们公社种植的苜蓿的观察,还有国内外各种书籍知识的比对推理。

    “我以前在首都图书馆也看过许多跟草原相关的书,这才会来草原支边。

    “种植这一块儿,性质相同植物的需求也是相通的。”

    她今年春夏秋针对苜蓿长势都做了详尽记录分析,也能用来服人的。

    钱同志两人记下林雪君所说知识点,又将公社社长和研究所所长的需求传达给她:希望她能在打草结束后写一份报告,详细论证一下她的观点。

    林雪君表示没问题,不用等到打草结束,晚上回去她就会给陈社长打电话,详细汇报理论依据。

    钱同志点点头,收起本子,起身便要告辞。

    “不留下吃过晚饭再走吗?”林雪君抬头看天,时候不早,他们现在往其他生产队赶的话,也太奔波了。

    “不吃了,要抓紧赶回第六生产队,趁他们还没按照留高3cm的要求把所有苜蓿割完,回去阻止他们。”

    钱同志说罢便带着郑同志匆匆赶往他们来时坐的马车,来不及跟大队长王小磊道别,一扬马鞭,哒哒哒折返向第六生产队。

    ……

    接下来的打草工作,社员们一干就是一周。

    每个人都像机器一样干活,累得见饭张嘴就扒、见床闭眼就睡。到后面几天,大家见面连招呼都不打了。

    累到极限,人真的会不想讲话,哪怕是最话痨、嘴最碎的人也变得安静内向。

    在割完草这天,孟天霞和刘金柱又一次带着采购员包小丽从场部大采购归来。

    按照林雪君通过司务员王建国向司务长提的建议,包小丽这次还另外采购了许多调味用的各种辣椒。

    满车大葱、圆葱、地瓜等耐放的食物卸车后,由一队从草场上调回来的青年搬进地窖。

    辣椒则全铺开在空地处原地晾晒,等晒干后再收入地窖存放。

    草场割完,冬储采购的食物也入库,生产队的社员们累得快要没气了。

    当晚随便吃一顿面汤,全员都在晚8点前沉入梦乡。

    体力劳动之后,人的睡眠质量真是没的说。

    一夜无梦,隔日晨起,林雪君坐在床上穿衣裳时,觉得昨天晚上还酸痛的手臂和大腿,竟已好多了。

    年轻加上睡得好,恢复可真快啊。

    今天全员休息,大厨房却忙起来。

    大队长在驻地后山放养的羊中选了头肥的,送去大厨房杀了犒劳社员。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