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医[六零] 第141节 (第1/3页)
不知道妹妹去的地方有没有这么美的风景。 身后忽然传来一阵擦碰响动,林雪松转过头便见两个被晒得黑黪黪的青年背着、拎着、拖着大包小包穿过车厢,一边走一边往车厢座位号上扫,明显在寻找位子。 军人出身的林雪松始终以‘助人为乐’作为做人准则,立即放下茶杯走过去帮忙拎东西。 “感谢同志。”走在前面的黑青年不客气地将手里的一袋东西递给林雪松,笑着指了指林雪松对面一排木质座椅: “巧了嘛同志,我们就坐你对面儿。” 说罢便将手里的东西往头顶的置物架上塞,塞不下的又往座位底下放。 林雪松将一袋子特别沉的东西举上置物架后,转身帮后面的黑青年递行李,回头时忍不住问: “你们这是带了多少东西啊,出门去探亲吗?” 他再看看自己给妹妹带的东西,忍不住开始反思:人家探亲都带这么多东西,自己是不是带少了? “不是探亲,哈哈,我们去找人,顺便给带点物资。”打头的黑青年揉了揉酸痛的肩膀和手臂,坐下后掏出自己的大茶缸,从窗口探出脑袋笑着喊过路的送水员:“大姐,大姐,还有热水吗?” 另一个黑青年坐下后笑着问林雪松: “这位同志是当兵的吧?” “你咋知道?”林雪松惊奇问。 “一看你坐如钟站如松的,讲话也中气十足,这么有气质,很明显了。同志贵姓啊?” 林雪松报上姓氏后,黑青年又自报家门: “我姓丁,我同事姓王,你叫我们小王、小丁就行。” “听恁(nen)口音,首都人?”林雪松不服输的个性冒头,别人能猜出他是当兵的,他可也能猜出对方是哪里人。 为了不让小王小丁听出自己是哪里人,他讲话时还专门用上了在河南学会的河南话,用‘恁’代替了‘你们’。 “是首都的,哈哈,一听就听出来了?您是河南过来的吧?”小丁反问。 “哈哈哈哈……”林雪松见小丁果然被自己误导,得意地哈哈大笑,“我也是北京人,不过在河南呆了大半年。” “……”小丁。 “……”小王。 “我是过来探亲的,你们咋上这边来了?”这个时代坐火车跨越千里可不是容易事,非有什么特别正经的大事,人可没能力跑这么远。 林雪松看看对面晒得黢黑的两个青年,好奇发问。 在火车上咣当了好几天,啥也干不了,只能看看风景、跟火车上的人打打牌,他已经无聊得快长毛了。 “我们是《首都早报》的编辑,其实几个月前就从首都出发了。那会儿我俩还白着呢,往呼和浩特、包头几个地方跑上一圈儿,就黑成这样儿了。” 小王打上了热水,稳坐回去后一边嘶溜嘶溜地喝水,一边继续道: “我们拍了不少照片,采集了许多好内容,一路走访进呼伦贝尔盟。 “人家都说博客图漂亮,而且还是个有故事的小镇子,就过来看看,收获颇丰。” “真厉害,我们国家报业要展示全国各地最真实的生活和群众风貌,全靠你们这样不辞辛劳地实地考察了,令我敬佩。”林雪松不由得收起随意姿态,半举茶杯,朝小王和小丁同志纷纷点头致意。 “哎,别这样讲。我们也是一路走一路学习,真的走进林区、农区和牧区,才知道农民、牧民们的伟大啊。以前看什么‘锄禾日当午’和领袖的文章,都白读了,不走进人民群众,真的体会不到如此深刻。” 小王举着水杯与林雪松碰杯,忍不住感慨万千。 他和小丁这一路走来,真的见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最初时只是为了追寻一下林雪君同志的足迹,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