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168节 (第1/3页)
康熙一愣,似是明白了什么:“他头上的伤可有处理?” 梁九功如实回道:“回万岁爷,未曾处理。” 康熙突然就气笑了,“这混账,都多大的人了,还和小时候一样,动不动就去找他皇玛嬷告状!” 以前刚去上书房那会,每次康熙训斥了他一番,他必然要跑去宁寿宫,也不能说是告状吧,但他每次都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太后本就疼他,哪里看得了这个。 所以,太后紧接着必然会派人请他去宁寿宫喝茶。 这一转眼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随着胤祺越来越年长,这种情况便没在发生过了。 谁知这次他竟然故技重施,康熙冷哼了一声,这次他还真是打错了算盘。 旁的事倒还好说,但这事,太后定不会帮他。 就在康熙十分笃定之际,突然一小太监急匆匆地跑了进来,“启禀皇上,宁寿宫的乌兰嬷嬷来了,说太后想请您过去喝茶。” 康熙一愣,太后怎么可能……但他随即想到什么,突然又放下心来了。 “朕确实好久没去宁寿宫陪皇额娘喝茶了,走吧。” 宁寿宫中。 康熙过来时,胤祺显然已经离开,太后让人换好茶水,母子两人相对而坐,喝起了茶。 “皇额娘,您近来身子可还好,前两日儿子听太医说,您有些咳嗽,可有好些?”康熙出声道。 太后摆了摆手,回道:“哀家无事,就是感染了些小风寒,吃了几副药就好了,这点小事倒是累的皇帝跟着担心了。” 康熙笑道:“瞧皇额娘说的,关心您本就是儿子应该做的,说起来也是儿子惭愧,该早些过来看看您的。” 太后笑着回道:“皇帝日理万机,还是朝事要紧,哀家这边你不用担心,贵妃她们都有经常过来陪哀家说说话。” 母子两人寒暄了一番后,太后也没再兜圈子,径直切入了正题。 “老五来哀家这里了,他额头上的伤哀家也已经让太医处理好了,皇帝放心吧。” 康熙回道:“是儿子的不是,让皇额娘担心了。” 太后摆了摆手,道:“这事不怪皇帝,确实是老五那孩子莽撞了。” 说罢,她轻抿了一口茶水,放下手中的茶盏,抬头看向康熙:“皇帝,哀家也不同你兜圈子了,今日喊你过来,就是想替老五求个情,希望你能成全了那孩子的心意。” 康熙端着茶盏的手不由一顿,似是完全没料到太后会说出这番话,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太后,“皇额娘,您怎么……” 太后知道康熙为何会有这种反应,他自幼是由太皇太后抚养长大,深受其影响,打小就被灌输爱新觉罗子孙不可沉迷情爱,是懦夫所为,为君者更是不可用情过深,除了伤己也伤人等话。 康熙信任太后太后这个祖母,对她的话也一直都坚定地执行着,这些年,太后都看在眼里。 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但也有人说,爱新觉罗家盛产情种,从太宗皇太极到先帝,两人皆因一女子,闹得前朝后宫不宁。 皇太极和海兰珠那会,太后还没进宫,但她从小就听家里的长辈讲起这位帝王,据说他是位极其冷酷的人,曾为了皇位休掉了青梅竹马的妻子,也为了巩固其帝位,让自己的另一个妃改嫁于他人,而就是这么一位无情的帝王,却在遇到海兰珠后,一切都变了,他对海兰珠的那些宠爱事迹,在草原上早已都传遍了。 草原上不知多少女子都梦想着能成为海兰珠,太后当时亦是如此,但当她进宫后,才发现先帝可能是皇太极,但海兰珠却不是她,而是董鄂妃。 而这两对痴情之人的结局又何曾相似,皇太极和先帝都曾将海兰珠和董鄂妃的儿子立为太子,两人的孩子却偏偏都没立住,这两个女子也都在此后没多久年纪轻轻便烟消玉损了,而皇太极和先帝也都因痛失挚爱,没多久便撒手人寰。 太后身为先帝的继后,曾亲眼见过先帝和董鄂妃之间的感情,特别是先帝看董鄂妃的眼神,是她从未见过的,她也曾心有不甘过,但最终还是屈服于了现实。 若是这世上谁最恨‘爱新觉罗家盛产情种’这话,怕是无人能比得上太皇太后了吧,她曾亲眼看着自己的夫婿对别的女子极尽宠爱,而后自己的儿子也步了后尘,她又怎么可能不恨不怨。 所以,太皇太后为了避免孙子再走上这一条不归路,自幼没少对康熙各种教育,大到帝王的职责,小到讲海兰珠和董鄂妃各种恃宠而骄的事迹,就是为了避免他步两人后尘。 康熙从小就知道祖母对海兰珠和董鄂妃的恨意,也一直以为太后对董鄂妃也是恨的,毕竟,当年他皇阿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