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种地日常_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7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77节 (第1/3页)

    胤祺回来是有差事在身的,他白日里确实是没有时间,所以接下来的一系列工作便是由着安清领着院里的人完成的。

    当然,又是暴晒又是拉着石磙碾压麦子的,已经算是比较重的体力活了,所以安清也就是口头上指挥指挥,都是她院里的那几个小太监轮流干的。

    经过这大半年的辛苦劳作,终于到了最终的给粮食称重的环节了,这也是安清那本《小麦种植实验指导》册子上最后的落笔。

    这天,胤祺专门找来了米斗,一种专门称量粮食的度量衡器具。

    两人也不让旁人插手,自个亲自上手称了起来。

    等称完后,胤祺不可思议地抬头安清,“竟然有三斗半!”

    安清也不由有些意外,她是想过会丰收,但却没竟然这么多,可以说是远远超过了她的预期。

    一斗约是17.4斤,那三斗半大概就是六十斤啊。

    要知道现下一亩小麦的平均产量在150-220斤之间,其中南方平均产量较高,北方平均产量较低。

    所以说啊,这会亩产一百多斤的小麦才是常态,那些遭了灾的地,一亩地才三四十斤,甚至更少的都有。

    后世那种小麦动辄亩产过千斤的情况,是因为化肥、农药的大规模应用,还有杂交育种的出现的缘故。

    而且,即便是在后世,小麦优良品种的培育也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的,七十年代培育成功,化肥也是在八十年代之后才开始大量使用,也就是说,在此之前,粮食产量一直都是很低的。

    安清这块地大概也就一分半,那按照这么算的话,她这个亩产估摸着能达到350-400斤,怎么可能不让人激动啊。

    胤祺当场便愣了好一会,因着近些日子他皇阿玛经常带着他们兄弟了解民生方面的国事,他对农事这一块知道也比往常多了不少,所以,他自是想到了这个亩产意味着什么。

    他一把握住了安清的手,满脸期待道:“若是都按照你的法子进行种小麦,是不是都能有这个收成?”

    什么浸种、施肥、压麦等等,就是把她那个册子上东西严格执行,就可以了!

    安清却冲着他摇了摇头,“那些法子是能提高一部分产量,但不会像我这块地这么高。”

    胤祺怔了几秒,突然想到之前安清说他皇阿玛那御稻每年都比旁人种的好的原因了。

    难道她这地种的这般好也是有那个原因?

    安清可不知胤祺的想法,但她也没绕弯子,径直解释道:“重点是在这个小麦种子上。”

    古代人不会育种,种子不好,其实后续再多的努力也是白搭,她这些年一直在培养良种的路上努力着,但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进展不是很快,但也算是有成果的。

    胤祺顿了下,突然明白了什么,“你是不是暂时不打算禀告皇阿玛?”

    “这里面涉及很多东西,我还要整理一番。”安清也没瞒着她,说道:“而且,我也有些旁的打算。”

    说罢,她不由顿了下,“这些都是之前在科尔沁我和哥哥们尝试了多年的结果,所以,我想给我阿爹他们……”

    胤祺轻摇了摇头,笑着拍了拍她的手,“你不用同我解释这些,我懂的,有什么需要我配合的,你尽管开口。”

    安清心口不由一暖,轻点了点头,“好,等我理清楚了,定是要细细和你说的,我们夫妻一体,我不会瞒你。”

    胤祺也笑了笑,“好。”

    说罢,他似是迟疑了下,问道:“我能问问,大概什么时候吗?”

    安清回道:“木兰秋弥吧。”

    那会,他二哥那里应该也有消息了。

    不能零零散散地给到康熙,届时两相结合一下,加重砝码,让他不出点血都说不过去的那种。

    胤祺一听这话,顿时就放心了。

    木兰秋弥的话,那今年的冬小麦越冬的事就来得及了,至少安清那些压麦什么的措施可以推广开来,只希望去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