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的懒媳妇[七零] 第229节 (第2/2页)
只说好的事,她才会多问林母这句。 林母:“山茶不紧张的,我看她啊比知青办那些人稳多了。” “你看这会学校高二的都紧张,恨不得直接学到夜深,直接在教室里睡觉。山茶就轻松多了,放学到点就坐着车回家,还和我们聊会天,帮忙拿碗筷,晚上吃过饭再回房间去学习。” 前年林家又扩建了下,多出来了两间房,山茶和小米睡一间,虎头和石头睡一间。这钱公中出了一半,大房二房用小家这些年攒的钱,也凑着出了剩下一半。 要不然随着孩子长大,这家都不够住了。 周云梦听了松了口气:“那就好,咱山茶这是自己有把握了,松弛有度呢,我们顺着她的节奏来就行。” 林母笑着应是:“可能以前打的基础好,她每回考试都是前三名。还好当初老三媳妇你愿意教山茶识字,给她买书,她自己也肯学,才有今天这好成绩。” 说实话,林母有时候夜里躺床上也忍不住和老头子感叹,这山茶是个有福的。 那会她也就想着孙女能识点字很好了,谁能想到突然就恢复高考,学校也重新办了起来,搞不好啊,今年山茶还真能考上大学。 周云梦笑:“主要也是山茶自己的努力,也幸亏咱国家恢复了高考能有书读。不止山茶,后面那些孩子也会越来越好的。” 这话算说到林母心坎上了,她笑着连应是,又说起最近听说的消息。 “你爹不是爱和那些老头去大队听收音机吗,好像说国家正在推广什么包产到户政策,有一个地方推广了说收成比生产队集体劳作好多了,百姓赚的钱也多。这两年好多大城市附近的公社都这么干,我估摸着也快轮到我们了。” “我到现在还没搞明白,这包产到户具体是怎么个说法。你爹也是,知道个大概,解释得不清不楚的。” 林母把求知的渴望放到老三媳妇身上。 好在周云梦也没辜负她:“娘,我也有在杂志上看到一些关于包产到户的文章,都说这政策好……” 简单来说,这年头的包产到户就是三包一奖赔,包产、包工、包费用,超奖少赔。 其实就是每家按户口上的人数来承包一定量的耕地,完成每年的收成任务。生产出来的粮食依旧是集体分配,年底结算的时候,完成包产任务的按规定结算费用。 超产的有奖励,少产的受罚。 林母算是听明白了,一拍大腿激动道:“那这政策好啊,咱家都是能干农活的,勤勤恳恳的,可耐不住那些拖后腿的人在混日子啊。这每年工分都是按照收成来分钱和粮食的,要真能包产到户,对咱家肯定有好处的。” “超产还有奖励,就你爹带着老大老二他们,伺候庄稼的一把好手,收成肯定好。” 林母越说越激动,光是想想就兴奋,恨不得这包产到户的政策马上就落到清河生产队来。 周云梦笑说:“快了快了,既然爹能在收音机那听到风声,要不了多久应该就会落实到咱村里来了。” 林母忍不住哼起小曲,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她感觉啊,这日子要越过越好喽。 中午,厨房里林母把炒好的肉菜端出来,又去烫洗碗筷拿出来,再把一大锅米饭请出来。 这两三年,县城里“供应”多出来,不少小商贩从别地收上来的米面,都不要票涨了点价在卖。 家里条件不错,都是要上工和上学的人,林父林母商量后,就让老大老二去买了些米,基本上顿顿吃白米饭了。 八成精两成糙的白米饭。 红薯那些也还在吃,但不会放在午饭晚饭吃,放在早饭煮了吃。红薯不再是省钱填饱肚子的存在,而是想改善下午晚饭都吃白米饭的口味才煮得。 周云梦估摸着时间也出了房间到厅里。 林母在装饭,她负责递碗。 “奶,娘,我放学回来啦!” “奶,三婶!” 周云梦和林母听到声响齐齐往门口看去,就见宜宜走在中间,一手牵着小米一手牵着石头,漾着幸福的笑容回来。 这丫头,还像模像样地说自己放学回来了。 周云梦应了声好后,也配合她:“你们放学回来啦,今天上午学得怎么样?” 林母也感兴趣问:“对啊,快和我们说说。” 宜宜当即哔哔叭叭说起来,生动形象,绘声绘色。 从上学路上碰到熟悉的朋友、教室里的玩闹、上课时老师讲什么内容到放学回家。 小米和石头在一旁,偶尔补充几句。 三个孩子凑一块,可以想象到今早这上学有多幸福快乐了。 等她们说完,上工的大人们也回来了。 山茶和虎头在县城里读书,中午懒得来回跑折腾,也不够时间,都是带了盒饭去吃的。 这会一家子吃饭也热闹,大家看着开心果宜宜,好像上午劳作的疲惫都消散了些。 饭后,宜宜主动凑过去说:“石头哥小米姐,下午我就先不和你们去上学了,我要午休。等你们放学直接到空地那边找我玩好了。”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