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节 (第2/3页)
了。 “哟,普洱茶!”朱桢揭开请柬,打量着下头那白棉纸包着的圆饼,不打开就知道是什么东西。 “王爷识货!”顾元臣竖起大拇指笑道:“这是我们茶马总会茶叶局精制而成的极品普洱茶,请王爷和诸位大人不吝品尝。” “哦,是普茶啊。”众人纷纷打开花花绿绿的包装,看到里头果然是一块茶饼。 普洱茶这玩意儿他们自然不陌生,因为茶马贸易的茶,指的就是普洱茶呀!只是这年月都叫普茶,还是朱桢提议改名叫普洱茶,跟以前做一个区别。 因为普洱茶的产地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一带,地处偏远,受限于当地经济文化水平,之前普洱茶的加工工艺十分落后。也没有茶人茶学家,像研究绿茶那样去研究它的工艺口味,所以口感相当苦涩,说白了就是不好喝。 对雪区和西南的那些土人们来说,茶叶是刚需,他们又不可能去采购中原昂贵的绿茶,所以只能喝这种粗糙的普洱茶。当然那些王公贵族、土司老爷们,还是要喝中原运来的绿茶的。 内地的百姓更不用说,完全不认这种粗茶,这也是这种茶叶只能在边远地区流行的原因。 顾元臣被朱桢留在云南,担任茶马总会会长后,便一直设法将茶马贸易做大做强。 尤其是大明征服了勃固,让云南有了出海口以后,顾元臣便心心念念想让云南的茶叶搭上海外贸易的顺风船。 结果却被海商们嫌弃了。他们都觉得这种茶太过粗鄙,肯定没有销路,所以不愿意采购。 顾元臣便痛定思痛,决定改变滇茶落后的面貌,于是他在云南茶马总会下,设立了茶叶局,统管云南茶叶贸易。 并买下了云南最顶级的六大茶山,挑选最好的茶叶,由制茶师手工精制成外观酷似满月的圆饼。然后将每七块饼茶包装为一筒,重四十九两,以方便运输和记重。 而且顾元臣不愧是江南来的大商人,很有商标意识,在包装上印有茶饼的产地、等级、制茶师傅,还盖了个“云南茶叶局监制”的大戳,档次确实高了许多。 顾元臣过去两年一直在忙这件事,这些茶饼就是他的心血之作,为了能让它们迅速打开市场,他又想到了这个把请柬贴在茶饼上送出去的法子。 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的在上层推广他的“七子饼茶”,还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都想尝一尝顾大官人煞费苦心推出的高档茶饼,到底有多大的改进。 朱桢便命人当场煮了一壶。只见此茶汤色清澈、口感清爽、带有轻微的苦涩和明显的回甘。味道还真是大为改善!于是欣然同意参加两天后的茶马交易会。 第一四零六章 茶马交易会 其实大明是不允许进行私人茶马贸易的,根据《大明律》规定,私茶出境与关隘失察者,并凌迟处死。 朱桢的妹夫欧阳伦,就是因为贩私茶被朱老板赐死的。 但是单就商业方面,我大明绝对被挫宋吊打。明朝官方垄断茶马贸易的效果极差,贸易额不足宋朝的十分之一。 而茶马贸易又是繁荣云南的根基。朱桢便采取了变通的方法,在云南茶马司之外又设立了云南茶马交易总会。 其实两者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都以顾元臣为首。跟官方对接时,他是茶马司提举。在商人面前时,他就是茶马交易会的会长。 顾元臣在苏州时就扮演过类似的角色,很清楚王爷这套玩法,侧重点其实是在后者,前者不过是个幌子罢了。 而且他深知,贸易最重要的就是贸易额,只要规模上去了,其他的都好说。所以他上任之后,一直就致力于扩大茶马贸易的规模,其中很重要一项,就是将原先的茶马互市,改为了茶马交易会。 所以朱桢肯定得支持他。 两天后,第三届昆明茶马交易会在昆明城东门外的大校场上举行。 这天天公作美,万里无云,交易会场上人头攒动,各族齐聚。除了占大多数的汉商外,还有白族、傣族、苗族、罗罗、藏族打扮的夷商,甚至还有印度、大食、南洋来的番邦商人……加起来得有一两万人。 正式开始前,还有个简单的开幕式。 先是一段带有浓郁汉家特色的舞狮表演,然后顾元臣登台举行开幕式,恭请王爷上台致辞。 朱桢在万众恭迎中,登上了会台,发表了简短有力的讲话。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