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节 (第2/3页)
调入了二十卫,共十万八千军队驻屯。” “不算贵州和外云南,如今整个云南都司完整建制四十三卫八御二十八所,下辖二百五十一个千户所,两千五百五十一个百户所,三十二万大军。其中二十五万驻屯军,分布驻屯在城镇、坝区、驿道沿线,以及渡口、关隘、要冲等战略要地,这样既防盗贼又防土司反叛;既便于集结打仗又便于分散屯种,对整个云南形成了强有力的控制!” “那田粮牲口方面呢?”朱桢又问道。 “根据去年年底的统计,云南都司共拥有马二十四万三千匹,其中战马五万两千匹,其余都是用来拉车拉犁的滇马;屯牛十八万头;屯田两百五十七万亩地,卫所积粮两百三十三万石!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足够支持大军远征作战了!” “好,发展十分迅速啊。”朱桢满意的点点头。 当然这并不得益于人口的自然增长,而是来自朱老板强力的移民垦屯政策。前番为了攻打麓川国,调集的二十万大军,虽然没捞着打仗,但大半留在了云南,就地屯戍。 现在两年多过去了,这些人也安顿下来,大都把家眷接到了云南永居,如今云南的军户及家属,达到一百五十万人之多。 而整个云南也不过只有两百多万汉人而已,军户数量超过了总人数的七成。 云南的汉人大都是军户,好处就是特别能战斗,服从性又好,所以朱桢才能迅速的打开局面,在云南站稳脚跟。所以说云南初期的移民开拓,主要靠的就是朱老板的军屯政策。 朱老板之所以对云南支持力度如此之大,一个是云南本身的重要性,让他决心消化掉这块“蛮荒之地”,一个是他对朱桢的偏爱,让他总是不知不觉给太多。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时机正合适。天下已经没有战事,朱老板的两百多万大军,没了用武之地。在内地垦屯,会跟老百姓争地,还会惹是生非,还不如尽量发配到边陲,让他们祸祸蛮夷去。 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云南的军屯自然呈爆发式增长。 朱桢又对胡泉透露道:“这次回京前,父皇和大哥跟我说,还会在未来五年内,再拨四十个卫所到云南屯田。我是来者不拒的,我舅舅就该头大了。” “呵呵……”胡泉额头冒汗道:“这个确实头大。主要是之前那十万八千人安顿下来之后,剩的好地方就不算多了。再来四十个卫所的话,把他们全安顿下来,肯定要跟土司们起冲突的。” “哎,舅舅不是刚说了要跳出窠臼,站在更高的层面看问题吗?”朱桢笑道。 “王爷是说……”胡泉愣一下。 “爹,王爷是说,不是还有外云南吗?”胡显提醒老子道。 “对啊,还是年轻人脑子快。”胡泉一拍脑袋道:“外云南不是云南啊!” “没错,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就该转到外云南了。”朱桢道:“光吃下来不赶紧消化,回头就又拉出去了,等于白忙一场。” “王爷话糙理不糙……”胡家父子这个汗啊,心说王爷果然跟当兵的混久了,说话越来越牙碜了。 “总之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要放到外云南上了。争取在十年之内,让云南没有内外之分!全都变成一个样。”朱桢斩钉截铁道。 这时候他看到邓铎带着潘原明和道同从远处走过来,便笑道:“他们来了,咱们一起议吧。” 第一四零四章 各有任务 “拜见王爷。”双方在凉亭湖畔相遇,潘原明和道同躬身施礼。 “来来来。”朱桢招呼众人在凉亭中坐下,沐香带着宫女端上水果茶点,又沏好了香茗,然后悄然退下。 “都坐,喝点水润润喉咙。”朱桢端起茶盏轻呷一口。 众大吏谢恩之后,便围着圆桌坐下。 周遭莲叶接天,锦鳞游泳,人坐亭中,如在画中。只觉凉风起兮,暑热全消。 “昆明真是个好地方啊。”朱桢不禁感慨道:“去年夏天我在大宁,都没这么凉快。” “是啊,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确实是块福地。”道同笑道:“从地图上看,和广州都很靠南,却是两重天。” “哈哈哈,广州那个夏天,真是去过一次再也不敢去了。”朱桢回忆起当时去广州那趟受的热,忍不住直摇头。 “这么说为臣还得多谢王爷又救了我一次。”道同笑着拱拱手。 “哎哟,老道你开朗了很多。”朱桢十分开心道:“当初咱记得你整天苦大仇深的,都不会笑。” “为臣当时都快被朱亮祖逼死了,怎么能笑得出来呢?”道同苦笑道。 “是啊。”朱桢点点头道:“不过我好像又要把你往火坑里推了。” “王爷请讲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