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奸臣:我竟昏成千古一帝_第216章 水浒归顺,在下姓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第216章 水浒归顺,在下姓岳 (第4/7页)

将,不过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蔡京直言道:“前些年,陛下马踏江湖的时候,曾去过江州,有个人题了一首反词。

    而题反词的那个人,正是宋江。陛下知道这件事时,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还一笑而过。

    这些事,都是锦衣卫的人,在不久之前,告诉本相的。”

    曹操道:“丞相的意思是,派出一支军队,在北上的时候,随便剿灭这伙梁山贼寇?”

    蔡京抚须道:“想要剿灭,只怕是不容易了,如今这伙梁山贼寇,据说已经聚齐了七八万之众,势力相当庞大。”

    “这倒是有点麻烦。”

    曹操摆了摆手,道:“不过,我麾下有一员大将,叫做庞德,给他十万兵,想来能在一两个月内,解决掉这个麻烦。”

    闻声,蔡京摇头道:“倘若是剿灭贼寇,本相便不与你说这么多了。

    前不久,那个叫做宋江的贼首,派人联系了锦衣卫,然后来俊臣又找到了本相。

    说是上一次宋江题反词,陛下并未怪罪他的事情,让他感到了陛下的仁善。

    所以便想趁着这国战期间,携全体梁山之众,投靠朝廷,本相一直在犹豫,该派谁前去招安为好。”

    “原来是这么个事。”

    曹操正色道:“丞相,倘若将梁山贼寇招安,从今日后,他们的一言一行,便代表着我大秦军队。

    若是他们在被朝廷招安之前,所作所为,劣迹斑斑,只怕会影响朝廷在当地百姓中的威望。”

    蔡京道:“这个无需担忧,本相早就派人调查过他们了,他们不仅没有什么劣迹,反而还时常除暴安良,更是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

    将他们收为朝廷编制中,也是经过本相再三思索的,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待将他们招安之后,便统统交给朱棣。

    若是他们胆敢做出什么有损朝廷声望的事情,那么就跟老朽无关了,这就是朱棣的责任了。

    而且,他一个异姓王,倘若连收复一伙贼寇都做不到,那么幽云主帅一职,只怕我们得上奏陛下,重新挑选了。”

    曹操欲言又止道:“若是可以,不知我是否能够...”

    蔡京摇头道:“你是兵部尚书,坐镇后方,统筹全局,离不开你。

    在陛下或者是在本相眼里,除了你之外,便没有别人,可以担得起这个责任了。”

    如此,曹操也不好说什么了。

    紧接着,他便与蔡京商量起当前的政要之事,“从京畿道开始,逐渐将招兵买马的影响力,扩散至全国,这样的话,倒是可以少去不少矛盾。”

    蔡京道:“你是兵部尚书,这件事情,你拿主意就好,只是千万不要误了招兵时机,我们...可没有多少时间了。”

    曹操点了点头,“请丞相放心,另有一事,还需丞相拿个主意。”

    蔡京道:“你是想说修建运河的那些民夫?运河的事情,可以先停一停,等战争结束后,再去修建也不迟。”

    闻声,曹操顿时大笑道:“有丞相这句话,咱们大秦,便不缺什么兵源了。”

    至于招安梁山好汉的人选,蔡京冥思苦想,最终敲定一人——礼部尚书严嵩。

    之所以要让一部尚书亲自前去招安,主要是有两个目的。

    第一,是向梁山众人表示出朝廷的诚意。

    第二,如今各部都忙得不行,但是唯独礼部比较清闲。

    严嵩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蔡京不愿这样的人才,就这么白白浪费掉,应该要合理利用起来。

    更何况,像是招安这种工作,一般也都是由礼部去做。

    蔡京嘱咐了严嵩几句后,便让他立即出发。

    稍后,前者又请来吏部尚书李林甫。

    他语重心长的向对方说道:“如今国战在即,正是朝廷需要大量人才的时候。

    你身为吏部尚书,要与兵部那边协调妥当,看看该派那个知兵懂兵的人去前线帮帮忙。

    本相记得,江南十二族,不是推荐了不少人才,有些在地方上担任要职,有些在翰林院修书?”

    闻声,李林甫作揖回应道:“丞相的意思,下官明白了,下官这便挑选出一些知兵的文臣,前往边境。”

    蔡京点了点头,语重心长道:“这场国战,如果败了,我们大秦也便不复存在了。

    可如果赢了,就是我们大秦崛起的时机,将来史书上,肯定是要对此战大写特写。

    本相不希望,后世人只从史书中看到了哪位武将拒敌于野,而没了咱们文臣的事情,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