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从地摊捡漏到全球首富_第468章 粉彩转心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第468章 粉彩转心瓶 (第1/2页)

    石磊低头查看,却是一只瓶子。

    粉彩的瓶子。

    颜色很杂,看着挺俗气。

    但他却瞬间眉开眼笑,这么俗气的审美,也就乾隆有。

    而乾隆时期的瓷器俗归俗,但工艺却无可挑剔,是清代瓷器的巅峰,市场表现也相当。

    所以急忙上手。

    然后才发现还有更大的惊喜。

    这粉彩瓶竟然是带镂空雕刻工艺,从外层的镂空窗口可以看到内层的花纹图案。

    再细看,瓶口竟然是活的,可以转动。

    这,这竟然是罕见的转心瓶。

    果然是难得一见的宝贝。

    石磊瞬间眉开眼笑,朝薛斌点点头:“确实是好东西,看样子我没找错人。”

    薛斌嘿嘿笑道:“这瓶子是我爷爷花了三斤粮票跟人换的,当时差点把我奶奶气死。”

    石磊小心翻转瓶子,看了看底足,圈足,双圈六字楷书“大清乾隆年制”青花款,款识的特征再典型不过。

    胎质也细腻坚实。

    釉质更不用说,油润肥厚还很匀称,颜色很正,虽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颜色多达十几种,但每一种都很标准,几乎没有偏色、变色或者串色。

    在乾隆时期,能把这么多种颜色烧在工艺这么复杂的转心瓶上,技艺之高超确实没得挑剔。

    也因此,哪怕这颜色再怎么俗气,乾隆瓷的价格也不打折扣。

    全靠高明至极的工艺支撑着。

    这种工艺是真正的不计成本、举全国之力,耗费那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成品率却低得吓人,乾隆在位时间那么久,烧制出来的转心瓶数量却相当有限。

    所以,别看这转心瓶的颜色很俗气,可市面上却少得可怜,拍卖会上偶尔出现那么一两件,都会引起众多买家竞相争购。

    工艺复杂,数量稀少,名气够大,这三个要素集合在一起想不受欢迎都难。

    不过这东西想捡漏怕是不可能了。

    石磊心里有数,随口问价。

    薛斌满脸堆笑道:“一口价,三百八十万。”

    “不刀?”

    “不刀不刀,就这瓶子,都不用送拍,我只要放出风声,不出半个小时,就有人揣着红票票上门,成交价只高不低。”

    “那行吧,三百八就三百八。”

    石磊也懒得废话。

    这个价格也还算公道,略高,但高得不多,溢价幅度在正常范围内。

    还是那句话,做古玩生意,有成本价,有行价,有市场价,还有拍卖价,同一件古董,成本价最低,拍卖价往往最高,但私底下交易,以市场价居多。

    行价?

    行价只是个参考标准,哪怕是同行之间的交易,也很少真正使用行价,因为大家都要赚钱。

    除非彼此非常熟悉且双方互有买卖。

    这只转心瓶的成本价是三斤粮票,拍卖价可能会超过五百万,行价在二百六十万到三百万之间,市场价则在三百五十万到四百万之间。

    薛斌报价三百八十万,还在市场价范围内。

    拍卖?

    拍卖确实有可能拍出高价。

    但拍卖要缴纳各种手续费不说,还有流拍的风险,或者最终出价没到心理价位的风险。

    流拍不用多说,赚不到钱还得给拍卖公司贴钱。

    出价没到自己的心理价位更难受。

    直接低价成交?

    不甘心。

    自己出价截拍?

    要给拍卖公司贴更多的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