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第八点想法:天之处刑者 (第2/7页)
无比冷静地记录,就像是学术报告一样,你们单看五臧山经,一山连着一山,每一山有什么,都清清楚楚,格式严谨! 这是我解读山海经的一大利器,因此我知道精卫就是个鸟,既不是神,也不是人。 尊重这种格式化,这种分类原则,这种古人的仪式感,是我解读山海经的基石。 我曾说过,山海经中的神,也许并不是我们现在的含义,至少要复古一层,不可能跟现在的含义完全一样。 当时说以后再解释。 现在可以解释了。 山海经里,充斥着大量的‘有神’、‘有神焉’这样的分类。 比如:“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这是个典型的,分类为神的存在。 老规矩,解释神,先追溯它最古的含义。 而最古的含义,我们就得看甲骨文。 金文是西周的文字,甲骨文是殷商的文字。因为我国是象形文字体系,所以一脉相承,且能从象形中理解含义。 那么甲骨文的神,怎么写呢?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那个字是‘电’。 你们可能要说,不是说神字吗?怎么扯电呢? 然而没错,甲骨文里,这俩是同一个字! 象形来看,就是一道闪电! ‘?’大概就长这样,一个反向S,我实在是打不出来了。 总之就是电字,它也确实被当做电的意思来用。 可是为何,要说它也是神字呢,是因为有些甲骨文段落,它确实又被当做神字来用的。 很多甲骨文的额外含义,都是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破译的。 殷商人是个迷信的部族,他们大量地要运用‘神’这个字,所以学者们联系上下文就发现,怎么应该是‘神’字的地方,却都写着‘电’? 由此可知,甲骨文里,电这个字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神。 奇怪,殷商人不是崇拜鸟吗?怎么以电为神?由此侧面佐证,在甲骨文之前,一定还有更早的文字! 甲骨文绝对不是汉语的最早形态,它一定还有个更原始的体系。 扯远了,总之,相关的专家们解释,以电为神很正常。 汉语里,经常有一个字,代表多个含义,毕竟我们的文字体系就是这样,象形、延伸,有广义、有狭义、有名词动用之类的。 古人对自然现象无法解释,风雨冰霜都觉得神异,而自然现象之中,最令人震撼的,无疑是‘闪电’! 所以上古之人,发明了‘电’这个字之后,又延伸出‘神’这个意思,表示人类不可理解,令人仰望,充满力量,神异无比等概念。 这是主流解释。嗯,我无法反驳,这大约是最合理的解释了。 我个人也是支持这个解释的。 我国‘神’这个字的意思,其最早就来源于古人对于闪电的不理解,完全说得通啊, 之后的金文,神字就在电字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 周朝人给‘电’字,加了个偏旁部首,是个用祭台去祭祀的象形。 左边一个祭坛,右边一道闪电。 这就是金文里的‘神’字,也给后来的篆文,隶文,乃至现代汉字,奠定了基础,之后都是在简化金文的象形结构了,以至于变成了我们现在的神这个字。 嗯,非常合理,但是却和山海经的分类格格不入。 因为按照这种说法,上古夏朝以前古人眼中的神,就是指天神、神仙、超自然,无比神异的意思,跟我们现代一样。 那么联系山海经通篇,就很奇怪了。 比如“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犂。” 这个叫犂的神,它的特色就是人面兽身……好吧,古人看到这东西不能理解,感觉很神异,又觉得他很牛叉,心生敬畏,所以称之为神? 那么为何“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健。”却是兽类呢? 还有“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挥,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都这都是人面兽身,甚至也很神异,为何不是神类?而是‘有兽’?而是兽类? 可能有人要问,也许是那个东西更像人,所以称之为神。 OK。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 “有牛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子。” “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