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260节 (第2/2页)
朱厚照听得由衷夸道:“化剑为犁,特别厉害!” 事实上明朝在边境也用的是这种“化剑为犁”的边防屯田法,包括陕西行都司在内的五个行都司都是军屯为主,出身军户的人把家眷都带到驻地去,从此在驻地长久定居。 他们遍布陕西行都司、辽东行都司这些荒凉苦寒之地,一代接一代地辛勤耕耘,一代接一代地戍守边关。 许多古人想出来的老办法,至今仍有许多地方在沿用,而且十分有效。 像边防屯田之法自汉朝大规模开始施行,到东汉末年曹操等人依然在效仿,到了明朝更是直接设立军籍,要求军户必须世世代代派人从军,少了一个就必须补上一个! 文哥儿道:“除了屯田以外,汉朝还鼓励商贾在长安和西域之间往来,随着四座城池逐渐有了百姓定居和商贾落脚,河西走廊自然也随之繁荣起来,逐渐成为了后人口中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朱厚照捕捉到新名词,好奇地复述了一遍。 文哥儿道:“外邦人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养蚕,或者说不会把蚕蛹变成丝绸,所以我们的丝绸在外邦可以卖出很高的价格,商贾们都爱把丝绸带去外邦卖,再把他们那边的好东西换回来。等明年开春我可以带几只蚕宝宝给殿下养养看,就是不知道殿下会不会害怕。” 对于害不害怕这种问题,朱厚照自然是想也不想地道:“不害怕!” 文哥儿道:“过两天我们还可以搞个小小的‘丝绸之路’,看看殿下能从西域带回什么东西。”文哥儿给朱厚照介绍起来:“当时的西域可是有许多好东西的,比如汗血宝马!” 据传汉武帝早些年曾经通过《易书》得到一个预言,说‘神马当从西北来’。 一开始汉武帝从乌孙国得到一匹跑得很快的马,觉得这就是传说中的神马了,于是这匹给乌孙马起名为‘天马’。 结果等到张骞从大宛带回汗血宝马,他才发现乌孙马根本不算什么,又把‘天马’的美名挪给了这种真正的千里马! 文哥儿特地给朱厚照讲了讲这种“天马”的特点:“汗血宝马,流出来的汗看起来是赤红的,还可以日行千里!” 朱厚照听得心驰神往:“汗血宝马,孤也想要!” 文哥儿笑眯眯地道:“除了汗血宝马,张骞还带回来很多吃的,比如胡瓜、胡桃、胡豆、胡麻、胡荽等等,还有特别甜的西域葡萄。这些东西殿下见过吗?” 朱厚照从里面挑出了自己唯一吃过的一种:“葡萄!” 其他几种显然是他这个年纪还不太适合吃。 文哥儿问道:“当时汉朝可没有葡萄,殿下如果去了西域想不想带回来?” 朱厚照道:“想!” 文哥儿道:“那我们过两天看看殿下能从西域带回多少东西。” 朱厚照当场夸下海口:“全部带回来!” 文哥儿笑而不语。 两人在沙池里玩耍了一早上,文哥儿又优哉游哉地出宫去了。 朱厚照下午补了个觉,醒来知道他两个舅舅进宫来了,难得地对他们的到来生出了几分期待。 他麻溜地跑过去张皇后那边喊舅舅。 张鹤龄兄弟俩颇有些受宠若惊。 因为朱厚照平时都对他俩爱答不理的。 今天!他们这个太子外甥!居然主动和他们说话! 没等张鹤龄兄弟俩高兴多久,朱厚照就问:“舅舅,你们什么时候去北边,打得鞑子嗷嗷叫!” 张鹤龄兄弟俩:????? 朱厚照还在积极发问:你们能拉开几石的弓?你们骑射厉害不厉害?你们能以一当百吗?给你们八百骑兵,你们能直捣鞑子老巢吗? 当然,以朱厚照现在的言语水平,并不能一口气把这么多话顺顺溜溜地讲完。他只会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往外蹦! 脑筋灵活的朱三岁甚至还现场篡改霍去病的话,慷慨激昂地对他两个舅舅说:“鞑子未灭,何以家为!” 你们都没灭掉鞑子,怎么好意思要封爵要封赏! 张鹤龄兄弟俩:?????? 等会啊,他们大明的外戚不是混吃等死就可以了吗? 什么时候门槛居然高到要灭掉鞑子才能封爵了?! 这未免有点为难他们了! 作者有话说: 朱三岁:就要厉害舅舅,就要厉害舅舅! 张鹤龄兄弟俩:tat * 注: 1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大家都很熟悉的 史记的原句好像是这样的:【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 2神马当从西北来:参考《乐府诗集》的引用 【《张骞传》曰:“汉武帝初发书《易》曰:‘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宛马,汗血,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云。”】 - 3化剑为犁:参考纪录片《河西走廊》 当时就觉得这个词很帅! 第219章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