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御驾亲征,驻军太平府 (第1/2页)
“请皇上放心,老臣已经和曹尚书,亲自去过江南贡院。” “我大明江南文风鼎盛,前来参加科举的士子,现已经超过三千人。” 郑三俊佝偻着身子,拱手说道:“从登记的名册来看,这批士子中,最远的有来自山东和河南的士子。” “还有江西、福建的士子,以及江北各州府的士子。” “由此可见,我大明民心尚在,这次恩科,必然会成为一次名垂青史的恩科。” 郑三俊难掩激动之色,原本朱连壁是让曹玑主考的,但后来想想还是让郑三俊,一同负责了科举。 对于郑三俊来说,在这山河破碎的危难之际,还能为国取士,这是一份无上的光荣。 “辛苦郑阁老了,您老年纪大,别太累,有些事情可以给曹尚书去办,您把关就可以。” 朱连壁挥手示意他入座,郑三俊不愧是三朝老臣,在政务方面的事情,他处理的手腕和经验,可不是年轻的一辈能够比拟的。 “袁枢啊,你们吏部要本着爱护官员的基础,与刑部加强配合,要时刻监督,不能有丝毫松懈。” “尤其是这次恩科的士子,你们吏部要参与进来,不要拘泥于文章的好坏,更要看一个人的品性。” 朱连壁对于科举取士的制度,实际是不满意的,一群腐儒,整日所作八股文,于国于民根本无益。 不过现在他没有实力,进行深化改革,将来他定要成立新式学校,彻底改革读书育人的方针。 为大明培养真正的栋梁之才。 如今的大明,衰落败亡,归根结底,还是一套陈旧的制度,造成旧贵族,旧官吏、旧地主势力的庞大,化作吸血虫,不断吸收着大明新鲜的血液。 朱连壁继位之后,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事实上,江南不缺粮,也有钱,可为什么之前朝廷就是没有钱粮可用呢? 原因就是地方上的贵族,官吏、地主相互勾结,恨不得把朝廷的钱,尽数搜刮到自己腰包。 这四个月,西厂提督卢九德,率领的西厂番子,从杭州府抄没陈之遴家族开始,先后在嘉兴、松江、苏州三府,抄没了几个官僚地主。 之后又在严州、金华、绍兴抄没了几家,足足为朱连壁的内帑,筹集到价值高达五百万两银子。 因为卢九德的心狠手辣,动不动抄家灭族,左都御史沈犹龙,右都御史张三谟,以及御史台的弹劾折子。 这几个月都堆积如山了,主要都是弹劾卢九德罪名的。 为了这事,朱连壁单独与张三谟有过一个密谈。 谈话过后,张三谟虽然弹劾的折子没停,但却没有把精力放在卢九德身上。 朱连壁对张三谟的原话是:“你张三谟是朕手中的弓箭,堂堂正正的弓箭。” “卢九德是朕手中的鹰犬,本质不同,结局也不一样。” 张三谟虽然是眼中不揉沙子的主,但他却明白,君父代表的皇权,就是万民的旨意。 既然皇帝要用鹰犬来逐猎,他也只能无条件去配合。 当然,卢九德搞来的钱财,都入了朱连壁的内帑。 现在那几百万两银子,都入了市舶司府库,用作朱连壁的投资钱财。 这事,只有陆淸璇和韩绫,还有卞玉京、卢九德、宋庆、李二虎几人知道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