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办法 (第1/2页)
“机械力不像人力,不需要休息,而且是人力的数倍、数十倍不止。使用了机械力后,这些纱锭可以日夜不休地转动纺纱。你说,这样一来,产出的纱布数量将会提升多少?而且减少了人力等成本的投入,纱布的价格又会下降多少?不但如此,机械力稳定,以此为动力放出的纱布质量也比手工纺纱的质量要好。届时成本更低、质量更好的纱布涌入市场,那些手工纺纱业者,一定会被冲击的破产。” 难得有一个说得来的人,左梦庚便说了个痛快。 徐若琳的脸上却没有多少喜色。 “这样一来,岂不是很多小民会家破人亡?这是灾祸啊。” 这属于时代的见识问题。 “传统的男耕女织模式是必然会瓦解的,但这些小民在破产之后,也不是没有出路。他们可以脱离土地,转化为产业工人。就像你家里的那些织工一样,他们不靠耕田劳作,也可以养活一家。” 徐若琳没有那么容易被说服。 “那不一样。江南之地,虽说不种田者众,但大量的农田也是存在的。按你的预想,一旦纺织的规模增大,那么必然会需要更多的土地种植棉麻,农民也会被侵占。可没有了粮食,百姓们吃什么?” 左梦庚也来劲了。 “你在这里有一个误解。其实江南之地的粮食供应,靠的并不是本地。如果单靠江南的农田种植,连如今的一半人口都养不活。” “那是靠哪里?” 左梦庚说了两个字。 “湖广。” 他又道:“湖广熟,天下足。现如今大明的主要产粮区,就是湖广。江南和京师的粮食供应,大部分靠的都是湖广。其中京师不惟湖广的粮食供应,相当大的一部分还来自于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 徐若琳想到了什么。 “你先前说如今的气候是什么小冰河时期,北方各地大旱加上蝗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那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左梦庚苦笑不已。 “我的徐大小姐,你不是亲身经历过了嘛。这个天下呀,已经乱了。” 他是顺口习惯,徐若琳却闹了个红脸,不禁啐了一口。 什么“你的”“我的”乱说,人家答应了吗? “雅雅曾说,北地灾情本就急如星火,偏偏还有贪官污吏残民以逞,加上各项水利工程年久失修。长此下去,这大明江山还有救吗?” 对于徐光启的观点,在经历了这个时代后,左梦庚并不是很认同。 甚至可以说,后世许多人对这个时代的认知同样是错误的。 “如此天灾面前,非人力可抗,虽有解决之法,但朝廷却做不到。” 徐若琳没听出他的本意。 “倘若朝廷能够澄清吏治,多用能臣干吏,减免苛捐杂税,兴修水利,劝课农桑,百姓多少也能恢复一些元气。” 左梦庚长叹一声,不得不用无情的事实来打击她。 “没有用的。贪官污吏、苛捐杂税固然是压垮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可即使没有这些,北地百姓依旧会走上绝路。现如今北地最大的问题,就是天灾。” 徐若琳完全不信。 “怎么可能?” 左梦庚摊开手,很无奈。 “事实就是如此。就算北地遍布海刚峰一样的清官又能如何?不下雨就是不下雨,没有水就是没有水。一旱经年,河流枯竭,水库见底,修了水利工程又有什么用?” 许多穿越书里对明末北方的天灾都有一个很大的误解,仿佛可以靠人为缓和或者改变。 可事实上,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就拿抗旱最常用的手段————兴修水利来说,面对这样的灾情真的有用吗? 这种干旱一来就持续数月、数年,即使修了水库蓄了水,可不出两月,水库里的水就蒸发的一干二净,有什么用? 兴修水利工程,对付小规模的旱灾和水灾效果出众。但是面对这种末世级别的灾情,只能是徒劳无功。 什么叫赤地千里? 大片大片广袤的土地数年滴雨不降,最严重的时候甚至黄河都断流了。 这种程度的灾情,以现今的技术手段,根本就不是任何官吏能够解决的。 徐若琳出身官宦之家,父祖论证时旁听了一些。可即使她的祖父徐光启,也对明末的灾情预估不足,导致她的认识不可能多么的深刻。 此时被左梦庚揭开血淋淋的事实,不由怔怔。 “难道……难道真的是天要亡我大明江山吗?就没有办法了?” “有。” 左梦庚说的斩钉截铁,令徐若琳激动不已。 “有何办法?” “殖民,向外殖民。” 他怕徐若琳不懂,深入解释了一下。 “你认识那些西洋来的传教士,可曾听他们说起过,如今的欧罗巴也是灾害横行?” 徐若琳露出懊恼的神情,颇为不好意思。 “我没有询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