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一节 小麦丰收 (第3/3页)
整片麦田就猛然间仿佛进入了一个时光加速器。 它们迅速的生长,抽穗、灌浆。 茎秆不断长高,然后叶片开始变粗,最终从青色变成金黄色。 而麦穗则沉甸甸的垂下来。 每一穗都无比饱满,比张越在后世看到的那些高产麦子的麦穗还要大、还要沉,以至于压得麦秆都有些弯曲。 张越伸手在摘下一株麦穗,这一穗差不多有四五十粒饱满的麦子,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张越感觉这一穗几乎有二三十克的样子!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不可思议的奇迹! 哪怕是后世的高产麦种,恐怕也未必能有这样的产量! 如此说来,这种空三代麦子在空间的亩产,已经可以接近后世的麦种产量了! 那可是动辄数百公斤每亩的产量啊! 移栽到外界后,即使打一个对折,哪怕只能保留三成的产量。 只要能稳定如此,大汉帝国的粮食产量就要起飞了! 因为,这意味着,在西元前的汉室,小麦产量要超过晚清时代! 张越兴奋的不能自已,几乎就要手舞足蹈的跳了起来。 激动过后,张越立刻就开始了忙碌的收获。 足足花了大半夜的时间,一直忙到第二日凌晨,朝阳升起,张越才完成了收获。 这一次,他收获的麦穗在空间中堆成了一个小山。 张越粗略的估算了一下,至少有两三百石之多! 已经足够用来作为粮种,进行大规模推广了! 毕竟,关中人不喜欢种麦,这是事实。 张越也不好强按牛头喝水,对吧? 所以今年冬天新丰愿意种麦的农民,大约也就是租佃公田的那些无地贫民了——这些人根本无法决定他们能种什么? 县道一个命令,让他们种麦,他们难道还敢改种粟米不成? 当然张越也不会让他们吃亏,会和他们约定,等到收获之日,所有麦子全部由县衙高价回收。 价格嘛就和粟米一样好了。 这样就不怕这些佃农会有怨言——讲道理,麦子产量比粟米高人人皆知,若麦子收购价格和粟米一样,不会有农民拒绝这种好事! 而新丰公田总数是七千来亩的样子,大约用种七十石(汉代播种量,大约是每亩一升)。 剩下的麦子,张越打算留下个三五十石,当做贡品,用来刷当今天子的好感。 时不时的送一点进宫,牢牢抓住这位陛下的胃。 这样就不怕被人塞抹布了。 至于余下的一百多石,则可以交给那些愿意种麦子的农户和地主去播种。 当然,同样由新丰县衙回购收获的麦子。 这样的话应该会有农民、地主什么的主动愿意种冬小麦。 实在不行,还可以玩摊派嘛。 在今年冬天,将冬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一万亩至两万亩,张越是有把握的。 唯一的问题在于,若明年小麦丰收之后,那些百姓恐怕会拒绝按照约定的价格卖给县衙…… 那这……正和张越心意。 想到这里,张越便站起来,推开房门。 此刻,太阳已经升高,但院子里还有些晨露没有散去,时间差不多在辰时(早上八点左右)。 张越走到县衙的正厅,让人去通知陈万年、桑钧、胡建等人来县衙开会。 他过两天就要和刘进回一趟长安,顺便可能会回一趟南陵。 这新丰县内的大小事务,都要安排下去。 此外,公考招募的士子,也需要分配岗位和职务。 本来单单是这个事情,换了一般人,哪怕只是走走形式和程序也可能需要一个多月才能搞定。 但奈何张越开挂了,在空间的固化功能的强化下,这十几日的军训接触和了解下来,他脑中对每一个公考招募士子的性格、特点和能力,都有概念和认知。 有了这样的认知,所谓知人善用、因人而异,就变成了可能。 所以,早在昨天他回来后,他就已经制定好了分配计划。 精准的为每一个士子量身定制了一个合适的职位。要离刺荆轲的我要做门阀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