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节 大boss要来了! (第1/3页)
张越站在一个小小的土丘上,拿着算盘,一边讲,一边演示着种种珠算的技巧。 期间掺杂了一些后世的记账、会记常识。 这些都是他从记忆回溯出来的小窍门。 台下两百三十七人听得如痴如醉,心痒难耐。 “这珠算之法,竟如此恢弘神奇……” “居然还可以如此使用!” 人人内心震动,听讲起来更是一丝不苟,生怕漏掉一个字。 甚至还有许多人,一边听讲,一边奋力做着笔记。 这是因为,当世讲学,一般都只讲一次。 听得懂的自然懂,记住了的自然记住了。 至于余下那些听不懂也没有记住的渣渣? 不就是孔子当年所谓的‘朽木不可雕也’的学渣吗? 根本不会有人像孔夫子那样循循善诱——又不是至亲子弟,犯不着。 这使得汉室的寒门士子们格外珍惜每一次听讲的机会。 当年董仲舒在世之日,每次开讲,都是听者如云。 甚至有从雒阳、临淄,不远千里、万里,专程入京听讲的学子。 是故,别说这些人了,就是陈万年、胡建、桑钧,也都是如同乖乖学生般,安坐在地上,奋笔疾书,拼命记忆。 只有刘进虽然听得也很认真,但却还有工夫,观察周围。 “张侍中这‘军训’之法,真是有着奇效啊……”刘进啧啧称奇的看着那两百余名士子。 较之于十余日前,这些人现在几乎是改头换面了一般。 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特殊的精气神。 所有人的坐姿、身体,更是整整齐齐。 可以想象,未来他们下到基层和各地,必将给新丰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变化。 尤其是,秋收之后马上开始的大修水利。 有这样一支精干官吏的存在,必定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加顺利和有序。 ………………………… 张越将自己这些日子里,整理出来的一些珠算的诀窍与使用方法和应用场景,向着准官吏们,讲演了一遍。 然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 自穿越以来,他就很少喝茶。 并非不爱,只是不习惯此世的茶水。 因为,汉室的茶叶,炒茶技术还没有出现,是故都是煮茶。 而且还喜欢放姜和盐,喝起来总感觉很别扭。 就像后世喝过的红茶与尝过的咸豆腐脑一样,完全无法接受啊! 清凉的井水,流入喉咙,让人感觉身心俱爽。 “诸君可有疑问?”张越轻声问道:“可有不懂之处?” “若有不妨请说……本官当答疑之……” 此话一出,全场立刻就轰动了。 人人激动万分,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居然可以提问? wtf! 这也不能怪他们,当世的大儒们,甚至就是民间的各类工匠匠师们,也都素来是不会给旁人解释的。 只有那些得到他们认可的衣钵弟子、精英门徒,才有资格向其请教。 正如《论语》之中,只有子贡、子路等少数人可以向孔子请教。 其他人,哪怕是七十二门徒中的,也只能充当背景板和路人。 于是,无数问题,立刻排山倒海的向张越涌来。 一个可以亲自请教的机会? 所有人都知道,这有多么珍贵! 张越却是轻轻笑着:“诸君不要急,一个个来……” 此刻,他如孔子在世一般,温柔而极有耐心的看着众人,让人不由自主就生出倾慕之情。 没办法! 在当世,知识就是力量! 而诸夏民族素来尊师重教,甚至将师长列为与君父父母一般的存在。 而什么是老师? 传道授业解惑的就是老师! 瞬间,几乎所有人都是齐齐恭身,拜道:“敬谢侍中授业之恩!” 唯有刘进在一旁看着,笑而不语:“张卿果然如过去一般,从未有变啊……” 自认识这个同龄人开始,他就不藏私,爱分享。 过去如是,现在如是,并未因为身份地位变化而改变。 ………………………………………… 这一讲,就一直讲到傍晚,直到天色渐晚才算结束。 而张越成功的通过这一次讲义和授业,将这两百三十七名年轻人收入麾下。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