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燕王何故而做媒 (第2/3页)
“来还是会来的,但要踏入我国疆土,先要问问某和数十万将士答应不答应!” 王霖沉默一会,又道:“对金人,不必畏惧,他们没有那么可怕。” “相公,时近年末,难道你就不能过了新年再去河北么?”李清照走到王霖身边,为他紧了紧身上的大氅,主动岔开了这个话题。 此刻,已经深秋,气温极低了。 王霖笑笑,“虽然金人刚退,这个冬天再次入侵的可能性不大,但毕竟还是要以防不测。你们不用担心,我虽然坐镇河北,但还是会经常回来京师。 再说,我早些走,不但有利于军务,也能让朝中这些文臣能早些安稳下来。” 李清照柳眉轻挑,欲言又止。 王霖与朝中文臣系统的矛盾虽然因昨日的事貌似告一段落,但聪慧如李清照和朱淑真、李师师三女,却也知道根本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最终还是会爆发。 其实,似乎还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她们见识不俗,都能看破问题的关键所在。 王霖非科举晋身,这已经被文臣系统死死排除出去。更重要的是,大宋实际是文官政治,重文轻武数百年。 所谓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话可不是虚构。 在一些时候,文臣捆绑成团,左右皇帝和朝政,在北宋史上是司空见惯的事。 而王霖的横空出世,让武将有了大面积抬头的空间。 而实际上,正因为王霖的存在,文臣已经压制不住武将。 然而,文臣统兵的规制,最直接的弊病已经在金人入侵,河北各州府主官望风而降时暴露无遗。 这让文臣丢尽了脸面。 最近朝中武将勋贵的蠢蠢欲动,让唐恪这些纯翰林出身的文臣几乎是昼夜不安。 而王霖又主张在战时,由武将统领政务军务。 河北各州府的新任主官,已经有不少武将勋贵子弟充斥进去。 像高家,曹家,折家,杨家,耿家。等等。 假以时日,文臣政治将不复存在。 更何况,王霖还有可能篡宋登基。 一旦这样一个崇尚武事卒伍的人当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定荡然不存。 显然,王霖肯定是不可能与他素来厌恶的士大夫共治天下的。 所以,这才是朝中文臣从骨子里排斥王霖的根本所在。 而李纲、吴敏和宗泽这些人之所以支持王霖,除了因为他们是主战派之外,还因为他们本身对“外行领导内行”的军事机制持异议。 李纲很赞同王霖的一句话,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国之大事,文武互补,不可成了瘸腿。 重文轻武,或反其道而行之,都会祸国殃民。 再则,王霖逐渐展现出来的天纵之才,也不只是军事方面,已经渐渐获得了这三位具有大格局的文臣的认可。 他们这一年来施政的方略,借鉴了王霖的诸多思路。 可惜现在没有时间让他们从容肃清吏治,改良经济和整顿朝纲了。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 他们在朝中执政的根基就是王霖。 没有王霖的支持,他们很难坐镇中枢,单是皇帝这一关都难过。 说起来,他们为相的资历和资本还是欠缺的。 但正是王霖的举荐,让李纲三人入主朝纲,宵衣旰食,夙夜在公,勉力维持,这是大怂王朝坚持到现在的一个关键因素。 …… “相公,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数百年,所谓刑不上大夫,法不责言官,可翰林言官你可是诛杀了不少,所以,文臣恨你也不难理解。”李清照笑道。 王霖拉过她的手来,居然一把将她落在腿上坐下,李清照面色骤红,垂下头去,再也不说什么了。 王霖轻抚她冰冷的小手道:“我杀的都是恶徒,那些言官哪一个不是罪恶昭彰,恶贯满盈?” 朱淑真沉吟着:“旁的我不知,但是相公杀那两浙路转运使钱家,那些赃官,祸乱江南,当真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李师师笑吟吟插话道:“相公所杀当然都是恶徒,都是当杀之辈。 不过呢,其实朝中这些文官也并非都是尸位素餐之徒,其中还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