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_第372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第372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1/2页)

    秋风红日。

    码头上船帆林立,人声鼎沸。

    王霖终于搞清楚了。

    这些读书人自发前来,是欢迎他的家卷抵京,同时也是为了见他一面。

    这与他高举抗金大旗有关。

    与他连战连捷,已成大宋民族英雄有关。

    更与他前番荐拔江南士子入朝为官,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关。

    换言之,这些士子是来请愿,为国效力的。

    当然不排除其中有很多试图浑水摸鱼的。

    但多数应该是一腔报国热情。

    很多人或许志大才疏,但热情和热血需要肯定。

    王霖环视眼前一张张陌生的年轻面孔,百感交集。

    果然,到了民族危亡之刻,最容易挺身而出的还是年轻学子,读书人。

    很显然,王霖此刻需要做一场关乎抗金的临场演说。

    此外,似乎还有必要给这些读书人一个抗金情绪的宣泄出口。

    同时也是他扭转在天下士族中名声的一个绝佳时机。

    王霖深吸一口气,他纵身跳上了码头的瞭望台。

    他长身而立,目若朗星,气势如剑。秋风徐来,他衣袂飘飘,不怒自威。

    “诸位士子,请听我一言。”

    王霖的声音震荡全场,原本情绪狂热的各地士子旋即平静下来,所有炽热的目光都投射在他的身上。

    王霖梳理着自己的逻辑,慢慢酝酿着,这种演讲,不在于文才语言多么华丽,但必须要激发起现场所有人的情绪。

    “去载,金人灭辽。今载,金人铁骑横扫河北,席卷河南,直捣京师腹地。”

    “河北守军溃败,各州府县守臣望风而降,无数黎民百姓惨遭屠戮凌辱,可谓沙场残阳红似血,白骨千里露荒野。或母子被屠,或夫妻同死,或全家化为白骨……”

    王霖迎风而立,侃侃而谈,声音转至低沉哀伤:“吾与诸军在黎阳之野,火葬我百姓数千。遂传檄天下,号召抗金——”

    “凡我大宋国民,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王霖说到此处,人群中便起了此起彼伏的哽咽之声,有些来自河北的士子根本就是感同身受,此刻痛哭流涕。

    王霖顿了顿,又慨然道:“吾发誓与金人势不两立,为报此仇,吾与诸军奔袭黎阳,斩金人五千余众!后突袭滑州,斩首两万五千余众!”

    “然在此之前,张太尉率两万河北军与金兵血战于滑州,死战不退。城破之日,两万大宋将士皆与敌皆亡,而张太尉以老弱之躯,城破之日,怀抱金兵跳墙而死,以身殉国!”

    “若非张太尉与两万将士死战报国,东京破亦,而我大宋,则早亡矣!”….众人闻言,一股哀伤的情绪滋生其间。

    旋即听王霖话音一转,接下来的一番话更是说得在场所有读书人面红耳赤:“与两万将士的以身殉国相比,金人入侵,是那些数以百计的河北守臣,卖身投贼!今在金人完颜宗望麾下,竟有我大宋两榜进士数十人!”

    “吾闻之,痛彻心扉,羞愧难当!

    ”

    “我大宋养士数百年,难道就养出一**佞卖国之贼?”

    王霖说到此处,静静环视众人,沉默了下去。

    现场一片难堪的缄默,旋即渐渐有人高呼出声,声讨斯文败类及卖国贼,当台下情绪酝酿到一定程度,王霖突然又大声道:“诸位稍待,且再听我一言!”

    “吾在临漳之野,铜雀台上,与相州通判黄岐善等会商国事,曾问诸公也为们心自省:辈读书人,读圣贤书,所为何来?”

    “有贤者说,读书人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尹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ZWwx.ORG

    “读书人第一重境界,能思、善思,心有高楼,志在天下。

    第二重境界,孜孜不倦,上下求索,为有所成就者。

    而第三重境界的人,豁然开朗,悟得至理,自成体系,为集大成者。”

    王霖用三重境界、且以诗词比喻来归纳读书人,这种说法不仅新鲜,还颇有经义至理,引人反思。

    场上鸦雀无声,一干人听得津津有味,更多人在低头沉思。

    王霖悠悠又道:“吾辈读圣贤书者,无论学问高低,出身为何,寒窗苦读,便是为证悟圣贤之道,天地至理,抵达第三重境界!

    何谓圣贤之道?吾以为,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