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巧舌战群儒(2) (第2/2页)
是小儿之见,不足与高明之士共语!” 陆绩被他一番话说得目瞪口呆,一时间无可辩驳。 眼看他也被诸葛亮当场驳倒,他身后一人急忙开口接过话来:“孔明此言,皆强词夺理,听起来全不是正论,吾也不曾听闻你写下过什么经典策论?” 诸葛亮转眼看去,见说话之人皮肤白皙,看起来相貌堂堂,原来是彭城人严畯。 他笑笑回道:“选章摘句这样的事情,不过是世间腐儒所为,怎能靠此兴邦立国?古时伊尹耕作于田野、姜子牙垂钓于渭水,还有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天下之大才,也不曾见他们写下过什么经典策论。足下难道只知道效仿那些酸腐书生,整日在区区笔墨间说长论短、舞文弄墨而已?” 严畯被他几句话说得气结,想来想去却终究难以辩驳,只能垂头丧气地再不发一言。 然而不服气的依然大有人在,很快在座的东吴群臣中又有人大声说道:“孔明先生好大的口气,却未必真有什么真才实学,只怕最后要被世间文人耻笑。” 说话之人名程秉,字德枢,汝南南顿人,通晓五经,在民间名声极大。 诸葛亮对程秉拱了拱手,不慌不忙地回道:“文人也有君子小人之别。文人中的君子,忠君爱国、守正恶邪、惠泽当世而美名流传后世。而文人中之小人,只会钻营雕虫小技、在纸上夸夸其谈。青春年华却只知吟诗作赋,哪怕到了头发花白之时还在研究无用之学问,此等人哪怕挥笔写出千言万语,其实胸中没有半点良策。” “譬如杨雄虽以文章闻名于世,却屈身于王莽这样的奸贼,最后免不了跳楼而死的下场,这便是文人中的小人。如此之人,即便每日能写出万言来,又有何可取之处?” 这番话一石二鸟,弦外有音,偏又回答得有理有据,驳得程秉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大殿之中陡然间变得鸦雀无声,一开始还想着要给诸葛亮好好来一个下马威的东吴群臣,在亲眼见识到他口舌之利后,终于偃旗息鼓,一时间再无人敢轻易撄其锋芒。 不过这里毕竟是东吴的主场,一群文官哪里肯让诸葛亮这样出尽风头,互相之间暗使眼色,又有人跃跃欲试地准备再次发言。 忽然有一人从殿门外大步走来,环视了在座的文臣们一眼,厉声说道:“孔明先生乃是当世奇才,君等却非要用唇舌来向他发难,此非我江东的待客之道。眼下曹操大军压境,诸位不思退敌之策,却只知道在这里斗口么?” 众人齐齐转头看去,只见说话之人一身武官打扮,一张脸上不怒自威,原来是零陵人黄盖,字公覆,如今职位为东吴大军的总督粮官。 照理说,黄盖在这种时候突然闯入,而且言语之间对一群文官毫不客气,本是大为失礼的行为。 但这些文官偏偏谁也没胆子和黄盖争辩,此人在军中资历极老,又身居要职,万一惹怒了他,说不准就会被这老兵痞当场暴打一顿。 黄盖一句话镇住殿中群臣之后,对着诸葛亮抱手行礼:“某听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先生何不将这些金玉良言告诉我家主公,何必在这里与众人辩论?” 诸葛亮微笑还礼,话回得毫不客气:“江东诸君不识时务,在这里不停发难,亮不得不答耳。” 黄盖和鲁肃对视了一眼,随即正色对诸葛亮说道:“主公将到,还请先生稍等。” 诸葛亮点点头,就在位置上坐下,这时又有一人从殿外而入,赫然正是诸葛瑾。 一见哥哥到来,诸葛亮急忙又站起身来行礼,诸葛瑾呵呵一笑,抓住了弟弟的手问道:“贤弟既到江东,为何不先来见我?” 诸葛亮笑道:“弟既已追随刘皇叔,自然因先公后私才对。如今公事未了,不敢行私事,还请兄长见谅。” 诸葛瑾呵呵一笑:“无妨无妨,等贤弟先见过吴侯,你我再来叙话。” 此时一声大喊传来:“吴侯到!” 殿上众人同时起身迎接,一道身影从殿前宽大的屏风后大步转出,吴主孙权来了。策冠才的秃笔三国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