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派兵助方腊 (第2/2页)
防到了京东西路。 梁山周围就有将近二十万朝廷兵马驻防,附近的曹州、濮州、单州至少都有两三万守军。 河北的相州、博州、恩州守军也不少,得有超过两万。 梁山兵马又少,还要防备宋军,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派出小股精锐,劫夺童贯大军的粮草。 “朱贵兄弟,童贯大军的运粮线路你清楚吧。” 朱贵道:“这是自然。” 说着他便到地图边比划了起来:“寨主,咱们的水军封锁了黄河和大运河的交汇处,东京的漕运也就断绝了。 这段时间,朝廷一直在使用陆运。 陆运不仅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还为了减小消耗,还需要补给点来存放大量物资。 童贯大军的粮草走的也是陆路。 从东京出发,第一站是南京应天府。 然后是淮南东路的宿州,再经滁州,最后到达扬州。 扬州的物资再通过船只运到对岸的镇江府,童贯前沿帅府所在。 这些都是防御重镇,每州至少都有一万余兵马驻守。 尤其是应天府和扬州。 一个是大宋陪都,一个是前线基地。 兵马尤其多。 要下手也该选滁州或者宿州。” 陆阳手指点着滁州,他还记得自己上学时背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其中有提到,环滁皆山也。 滁州四面环山,是个易守难攻的险要去处。 况且梁山兵马不熟悉当地地形。 失去地利,战役就输了一半。 如今看来只有从宿州下手。 首先,宿州离梁山占据的山东够近,兵马从沂州出发,越过徐州,就能直接到达宿州。 第二,宿州地处淮北平原,四周都是平地。利于梁山大批马军奔袭。 第三,宿州的守军只有一万人,而且马军只有一千。 就算计划失败了,对方也不可能追得上自己。 想到此处,他便立刻下令给驻守济州至沂州沿线的右厢大军。 命右厢想办法打破宿州,烧毁在城中储存的童贯大军粮草。 在济州的卢俊义和闻焕章接到了消息。 连忙找来了几位参谋。 因为项元镇本人兼任着一军弓手统制之职,所以在沂州驻防,并不在济州。 在场的只有卢俊义、闻焕章、梅展和张开。 两人将山寨传来的命令也传达给了两位参谋。 让他们也帮忙想想办法。 梅展老成持重,他先就当前形势进行了分析。 “咱们济州一共只有一万五千兵马,梁都监刚刚招募的那五千守备军训练还不到一个月,根本不堪用,不能让他们上战场。 济州要面对单州、曹州四万朝廷兵马的压力。 光是守城已经捉襟见肘了。 抽调不出多余的兵力。 最多只能排几员头领。 而沂州方向,虽然要面队滕阳军、徐州和海州三方压力。 但这三州的兵力加起来也就不到两万。 要抽兵马,也应该从沂州抽调。” 张开也道:“梅三哥说得对,以我只见,马军守城排不上什么大用场。 不如就从派沂州六千马军攻打宿州,我们则做出动作牵制周边几州的兵力。” 卢俊义眉头紧皱:“就如张参谋所讲,马军不善守城,但也不善攻城。” 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六千梁山马军在平原上要干掉一万宋军步兵,简直是砍瓜切菜。 但是此战的关键在于对手是驻守宿州的城防军。 六千马军要是拿去攻城,浪费不说,还不一定打的下来。 闻焕章笑道:“就是因为有这种时候,所以才需要以奇谋制胜。 强攻不行,便智取。 卢员外,以我只见,燕青、杨雄、石秀几位兄弟心思机警,反应敏捷。 便由他们三人带领一部分精锐潜进宿州。 里应外合打开城门。 放我军马军进城,烧完粮草就走,绝不拖延。 你看如何?” 卢俊义道:“也只能如此了。” 闻焕章又想了想:“我马上写封书信,向军情司借调神驹子马道长前来帮忙,务实此计。”苔上老菌的水浒真说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