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宣调呼延灼 (第1/2页)
此人便是赵良嗣。 “启禀圣上,据臣所查,金国并未接受辽国册封,河北奏报不属实。还请圣上再发使臣,联金攻辽!” 童贯此时适时地说道:“陛下,恢复汉家河山乃是我大宋百年大计,成先祖未竟之功,足以媲美太祖武皇帝的功绩,万万不可因为一条谣言便半途而废。” 徽宗问道:“那谁可以前去?” 赵良嗣毛遂自荐道:“下官愿往。另外武义大夫马政,能言善辩,可为副使,其子马扩与登州王太守之子,忠翊郎王瑰可为随行。” 徽宗颔首。 朝堂之上并无反对之声。 因为这件事情早就讨论过了,要不是半途传来了辽国册封金国的消息,现在使团都已经到了金国境内了。 朝堂众臣都知道了赵佶现在被童贯给忽悠瘸了,一心想着建立不世之功。 自己却也劝不住,反而会被赵佶记在黑名单上。 于是就没人愿意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徽宗又问道:“登州可曾把金使送回?”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最后还是童贯站出来。 “启禀圣上,梁山贼寇与前些天打下了登州城与平海军。负责护送的平海军指挥使呼延庆与金使均下落不明。不止于此,梁山于二月起兵,至今已连陷三城。府库仓廪,尽掠而去。若不早日剿灭,他日蓄养成势,甚于北边强虏。微臣不胜惶恐,伏乞吾皇圣断。” “哼!” 众臣把脑袋埋得很低。 赵佶修养很高,一般不会生气。 他能做出此等表现,就说明他已经在爆发的边缘了。 “难道我泱泱大宋,就没人能治的了一群草寇吗?” 此时负责练兵调兵的高俅和童贯立刻站出来背锅。 “臣有罪!” “那还不赶紧给朕讨平梁山。” 高俅早已准备多时。 “启禀圣上,梁山不过乌贼草寇,不足为惧。何必兴大军剿讨,臣保举一人,定能将梁山踏破,擒来贼首,献于尊前。” 徽宗闻此言,面色稍有缓和。 “即使卿之举用,必无差错,即此令起,飞捷报功,朕自会给他加官进爵,升迁高用。只是不知此人是谁?” 高俅道:“此人乃是开国之初,河东名将,铁鞭靠山王呼延赞嫡派子孙,单名一个灼字。使两条铜鞭,有万夫不挡之勇。现受汝宁郡都统制,手下精兵良将颇多。有此人出马必能征剿梁山泊。陛下可授其为兵马指挥使,领马步精锐军士,克日扫清水寨,还捷于朝!” 徽宗准奏,立刻下旨:着枢密院即便差人赍敕前往汝宁郡,星夜宣诏。 当日下朝,高俅便于帅府着枢密院拨一员军官,赍擎圣旨,前去宣取。当日起行,限时定日,要呼延灼赴京听命。 却说陆阳回到梁山泊后便吩咐山寨休养生息。 他又派杨林带人在宋辽边境上蹲守,将因为辽国战争南逃的流民偷渡接引到梁山。 虽然不多,但也还算是有了比较固定的人口来源。 凑活算算,现在梁山也有将近三万人了。 陆阳又将每一营的兵马由八百人扩张到了一千人。 这样山寨就有上军四骑四步两弓两水共一万两千人。 下军各一千一共三千人。 在外的还有登云山分寨五百人,和外派出去的海军一千人。 全寨共有兵马一万六千五百人。 陆阳已经明显感觉出山寨地方不够用了。 梁山大岛能用的地方都已经利用的差不多了。 岛上为了开出养马的场地,训练的校场,还有一部分必须的耕地和养殖农用地。 剩下的土地全部盖成二层小楼,也最多只能住十万多人。 要再扩张,除非把山坡铲平。 然后填湖造陆。 没办法,梁山泊是天险,但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收到这种天险的制约。 挖山平地,填湖造陆的工作已经在展开了。 但恐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