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最后警告 (第3/4页)
“你不必总是怀疑本宫会是忘恩负义之人,若真是如你所意,那么你现在早已是死人了,本宫也不会面对你来说这些话了。 师傅、大师兄当年对本宫的情义,本宫时刻牢记着,从来也不会忘记。 就算是本宫位居高位,也从来不敢有忘当年之情。 扣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至于说过去种种,你也不必再提,本宫并不觉得这些事有什么意思。 之所以说你会恨我,是因为本宫觉得你依然对当年丧子之痛怀恨在心,你在怀疑当年良卿之死是本宫所为,可本宫告诉你,非是本宫所为,你信也好不信也罢,一切随你。” 魏忠贤边喝着水,边看了一眼秋月夫人就回首看着手中的杯子,这一次他的手中已端的是茶杯,非是上一次来此楼端的酒杯,可他一样欣赏着,并不因为这茶碗里装的是茶,样子也不如酒杯那么通透而嫌弃。 而他似乎也不在意这碗里装的是酒还是茶,甚至只是一碗白开水。 他的话像是一个老僧一样,从来不会记住自己的功与名,但总是带着威胁。 最后也提出了两人貌合神离的原因,其实一切都源于当年秋月夫人的儿子之死。 而秋月夫人的儿子之所以会死,这当然非是意外,也非是因病夭折了。 “那么你现在是否想到了二师兄的断臂了,二师兄的断臂绝不会是大师兄所扯断的,我们千手门的规矩你最是清楚。 若是要废掉一个人的武功,那么就只有扯断双臂,让他永远也使不了任何暗器了。 不知道妾身是否有机会看到你失去双臂的样子。 讨论群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历来太监误国者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而且也不长久,你虽然不学历史想来你也有此自知吧。” 秋月夫人看了看魏忠贤眼神中充满了不屑,想来他们讨论过多次,而魏忠贤也承诺过多次,所以她已经习惯,也不纠结于那已死的儿子,其实也是怕露了自己的阴谋这才会说起早就了的大爆炸一事。 “是呀,自大秦国赵高开始,所有得势的太监都没有一个有好下场,或许王公公是一个例外,而这也正是因为有本宫这样一个感恩之人。 只是此事也不劳你提醒,掌权势的太监没有好下场,有好下场的太监又有几个,更不论是掌权不掌权了,毫无权势的太监能老死宫中的又有几人。 而就算不是太监,掌权者古往今来落得好下场的也无几人,可纵然如此,天下之人还不是以权势为追逐的对象呢? 更何况起码本宫现在还没有死,至于将来何必在意呢,谁都会有一死,好死恶死都是死,生之不惧何惧于死呢? 董可威的双臂被扯断,本宫早知道不会是大师兄所为,他不是这样残忍之人,更不会是你所为,因为你没有这股外功修为。 至于是谁所为,本宫也不在乎。 因为本宫虽然是太监,虽然权势无上,但本宫所为却与那些古往今来的太监不一样,若说以前的太监误国误民,那本宫就另当别论。 想自万历年张首辅一死,大明朝可以说是风雨飘摇,更别提到了先皇之时,内争外斗不修,宫庭内乱不止。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到本宫辅助皇上这几年来,虽然东林党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百姓的生活却慢慢好转,就算是现如今天灾人祸,地方百姓也比几年前要好得多。 而本宫虽然是太监,却也因才施用,所用之人尽管都会趋炎附势于我,但却更实实在在的办事,他们不惧于皇上却惧于本宫。 而这也是皇上重用我的原因之一,我对所有附势于我的人都要比东林党人更好,这一点你应该知道。 若不然本宫又凭什么能位居大明天启众臣之首呢? 所以师傅并不会杀我,杀了我天下才会因为权力失衡而真正的动乱不止呢,这一点师傅比你看得通透。” 魏忠贤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的话十分合理,生在这种年代,又有谁不好权势呢,换一个其它人或许还是一样。 就算是东林党掌控朝堂,争斗更会加激烈而不会缓解。 毕竟东林党主张的就是广纳民间谏议,重视仕子读书人之说。 此在盛世可行,在像天启大明这样动荡的朝代却绝不可行,因为中国古言说得好“利不可独,谋不可众。” 而魏忠贤一人独掌大权,其实反而适合于治乱,若是你一言我一言,那么国家就会因此而纷争不断,最后导致国家灭亡。 口口563743675 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智慧比乌合之众更可靠,纵然是错的,但世间之事总是有利有弊,但久拖不决才是真的大患。 (秦开国的时候统一了许多东西,焚书坑术,而非是儒,就是因为战国之时惑乱的术士太多了,蛊惑民生而且还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