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将帅不和 (第2/5页)
载app免费阅读。 而说后金只惧于袁崇焕督师,言外之意就更加明显了,就是说满桂在宁远是可有可无之人,更不提满桂这些年的功劳。 由此来看,这个李延宗是不仅不调合满桂与袁崇焕之间的矛盾,反而处处挑起袁崇焕与满桂的不和一样。 就连袁崇焕都觉得意外,此时看了看李延宗,眼中也是疑虑重重,看起来两人并没有私下沟通,而此时的情形显然是袁崇焕没有意料到的。 “李大人说得有失偏颇,袁某说起来只能算是后进之辈,虽然有宁远大捷,可这功劳都是宁远将士以及经略大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满将军守关多年,为我大明历尽血汗抵抗后金功不可没,而宁远大捷他也是主将,若说袁某略有寸功,那么满桂将军是功勋满满,此事还需李大人明查,不可忽视。 这一次皇上调满将军回京,本督师也不回避,此事是由本督与满将军用兵之道有分歧,是由本督向皇上提出的,本督光明磊落也不会在众将士之前掩饰。 满将军主张远击后金,而本督觉得此时应该固守宁远,以逸待劳,此是其中关键,想来满将军也能明白本督的好意。 你我将帅不合,必然会造成军心不稳,本督是逼不得而已这才出此下策,还要望满将军见谅。” 袁崇焕此时还是说着公道话,而且也不回避满桂是因为他的原因而被调回京城,当然在军中此事也非是什么秘密,两人不合早有传闻,此时袁崇焕承认也算是敢作敢当之人,而非是暗地里使手脚的小人。 “算你还不是一个小人,只是你如此胆怯,将来如何面对十万后金大军,若我们主动攻击,,以攻代守就可以让后金胆怯,永世不敢进犯我大明河山。 可你固守在宁远,虽然安闲一时,不过后金自然会觉得我大明将士是贪生怕死之辈,若他时时来叨扰我大明,如此疲于应对,终有一日宁远怕是不保了。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当年春秋时吴楚之争,其吴国就用的是劳兵之策,一直在边界叨扰楚国,让楚国疲于应对却又疏忽一时,最后却一次攻入楚都造成大祸。 你是读书人,此理你不会不懂,想来是因为宁远大捷让你骄傲自满,自负军功极大,养尊处优,忘了自己来此的目的了。 你是督师,满某不与你计较,至于说满某这些年来有无寸功,更也无需你来为我讨好,天道自在。 满某明日就回京何乐而不为,也省得在此碍你袁大督师的眼。” 满桂其实心里还是感激袁崇焕的,可嘴上却从来不饶人,就像是随时都在打仗一样,既不懂退缩,又不懂礼让。 当然刚才一语说完,也知道满桂非是一个鲁莽之人,从样子上看应该是外粗内细之人。 当年吴国与楚国之争,其实一开始就是伍子胥定下了疲兵之策,时常派小股吴军一直叨扰着楚国边界。 这样楚国一直疲于应对,可吴国却并不大举进攻,慢慢的楚国既疲又累,而且楚军也慢慢的松懈下来,就连当年的楚王也觉得吴国不敢进攻楚国。 结果当楚国有此懈怠想法的时候,吴国却举国之兵在吴王亲率下,由孙武领三万大军直搅楚都,当然了孙武用兵志在用奇,先是以水路进击楚国,后来再改陆路,行军中连续更换行军方式,其实就是在于迷惑于对手。 到最后的时候,以三千快骑袭击楚王亲率的十万大军,出奇不意,一举击溃楚国大军攻入楚都。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而此时的后金所采用的也正是此计,一直不停的在边关叨扰大明军,让大明军疲于应对,而且大明国库空虚,要常年部署兵力对抗后金,这也让大明越来越困难,若说主动出击,同样也是出奇不意,毕竟后金以为大明不敢攻击讨伐后金,反而会取得成效。 当然袁崇焕之所以不同意主动出击,其实也非是胆怯于后金,而是知道宁远大捷其实也是因奇而胜,胜在守,胜在有那些红衣大炮。 可若是主动出击,那么红衣大炮就无法发挥作用,而远途追击更是会让大明军的优势发挥不出来,而对于后金来说,却不惧于大明军的远途追击,他可以更灵活更随意,若主动撤退,那么大明军就会陷入孤立无援之境,若后金反攻,大明军就会陷入死战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