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庭推议政 (第2/2页)
既然已经撕破了脸皮,还讲究些什么。 "嘶。" 朱国桢此话一出,暖内阁便响起了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抬眼望去,一些列席旁听的六道言官们皆是一脸震惊的望着刚刚出声的礼部尚书朱国桢。 这位新晋的阁老,当真是敢说呐。 “岂有此理!” 一直默不作声的左都御史赵南星拍案而起,怒视朱国桢。 高樊龙履历较浅,还没有资格与朱国桢这般说话。可他却是有所不同,他赵南星身为东林党魁之一,有这个资格与底气。 见到两位大佬意见相左,又涉及到了边镇问题,暖阁中的众人皆是不由自主的看向了兵部尚书孙承宗。 盼着这位"帝师"能给出一个中肯的建议。 "老师,您怎么看。" 朱由校轻咳一声,有些清冷的声音恰到好处的响起。 此话一出,孙承宗心中便是一苦,好端端的怎么将话题抛到了他身上,这是将他架在火上烤啊。 "陛下,老酋一统漠南蒙古,边境不稳,中央的确不宜妄动。" 孙承宗自是知道朱由校的心中所想,绞尽脑汁,勉强找了一个理由,用来搪塞赵南星等人。 其实他这话也没错,古代行军打仗,最忌讳临阵换帅,怕的就是朝令夕改,令得此前的准备化为灰烬。 同样道理,放在朝廷中枢也同样适应。 毕竟眼下朝堂上皆是达成了一个共识,在边关的军事问题上,众臣皆是比较强硬的主战派。 无论是辽东的女真人亦或者关外的蒙古人。 但是倘若叶向高重回中枢,朱由校好不容易方才达成的平衡,说不定顷刻之间便会打破。毕竟叶向高一旦回京,定然便是位居首辅之位,他有足够的的能力以及能量影响朝局。 "陛下,臣兵部给事中阮大铖有本奏。" 正当暖阁内僵持不下的时候,自言官队伍中,走出了一名青袍官员。 见得此人出声,高樊龙下意识的便与身旁的赵南星对视了一眼,心中皆是升起了一丝不妙。 他此前竟没有留意到,自己的得意门生居然也能列席旁听。 "讲。" 朱由校脸色平静,声音依旧毫无波澜。 "福州距离京师路途遥远,舟车劳顿,对于阁老而言是个不小的考验,稍有差池,便是我大明的损失。" "还请陛下三思,令阁老荣老终年。" 阮大铖一躬到地,颇有些情深意切的样子,看上去似乎真是为叶向高考虑。 此话一出,高樊龙以及赵南星等人面色煞白,他们知道大势已去了。 阮大铖人微言轻,这番话算不了什么,可是其身份太过于尴尬,与昔日的杨涟一般,乃是不折不扣的东林出身,更是高樊龙的得意门生。 他的这番言语,定会极大的动摇朝野中东林官员们的决心。 没有了"众望所归",叶向高如何能够重回中枢? "微臣附议。" 正当赵南星等人失神的时候,吏部天官周嘉谟的声音在暖阁中重新响起。 "微臣附议。" 片刻之后,暖阁中的众位臣工们异口同声的出言附和。 闻听此话,赵南星以及高樊龙的脸色又是苍白了几分,大势已去了啊..柯久的扬明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