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兴明_第251章 请奏中书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第251章 请奏中书令 (第2/2页)

   只要朱标卸任,必然就要找人接任,到时能有谁,还不是非我李善长莫属?

    李善长看着刘伯温,顿时眼中大放异彩,虽然他们两人在朝中分属不同派系。

    李善长是淮西集团代表,刘伯温是浙东集团代表,两派时有间隙,但在明朝初期,大家还是同舟共济的。

    李善长当即握着刘伯温的手,亲热道:

    “先生一心为国请命,真乃我等楷模!”

    这顶帽子戴的高,却将皮球又踢给刘伯温了。

    刘伯温也不以为意,在他看来,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君权和相权就要作出完美平衡,无论谁强谁弱都不是好事。

    像朱元璋这样,压根不设立宰相,就等于皇权独大,并非良策。

    因此,下午一上朝,刘伯温就出列上奏道:

    “皇上!如今大明建立,百废待兴,急需栋梁之材,为国分忧。太子素有贤德,才智过人,臣奏请皇上,准许太子出任中书令,为国家效力!”

    朱元璋一愣,有些意外的看了刘伯温一眼。

    老朱是个性格彪悍,能力又格外强的人。

    这种人通常有个特点,那就是控制欲很强,不喜欢别人分权,干扰他做事。

    这点在朱元璋身上,体现的尤其明显。

    历史上,十年后爆发的胡惟庸案,就是这种特点的最好诠释。

    为什么要杀,当时已是中书省负责人的胡惟庸?

    表面上是说胡惟庸要造反,实质上是朱元璋要废除中书省,将权力分散给六部,使得最终皇权一家独大。

    所以,胡惟庸死,中书省废,紧跟着连大都督府也给废掉,分散成五军都督府。

    当然,那是十年后,期间又发生了许许多多事情,使得朱元璋对君臣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看法上的重大改变。

    此时的朱元璋还没到这个份上,对大臣也没有敌意,只是单纯不喜欢权力被分走。

    刘伯温话虽然说得巧妙,却被老朱一眼看穿动机,只见朱元璋从容说道:

    “太子尚且年幼,无力承担中书令的职责。等日后太子长成,自可监国,军国重务,皆可操持,有中书令之实。所以,不必再设中书令了!”

    李善长一听,得了,这是彻底没戏。

    却没想,朱元璋偏偏转向他,眼中大有深意的问道:

    “李丞相,你以为呢?”

    李善长一个激灵,皇上这不是在试探我的态度吗?

    李善长在朱元璋面前老实惯了,哪敢正面冲撞,当即大点其头道:

    “皇上圣明,再立中书令实属没有必要!”

    刘伯温一听,心中顿时大感不悦:

    “好你个李善长,未免太过滑头,一见风向不对,转手就把我给卖了!”

    朱元璋微微一笑,这件事就此定论。

    一众官员们是碰了一鼻子灰,只能跟着称赞朱元璋道:

    “陛下立法垂宪之意实深!”

    朱文正一直在旁旁听,虽然没有出一言,却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他正想得出神,却没发现朝会竟然结束了,老朱一脸笑容的走过来,拍着他的肩道:

    “贤侄!走,陪叔父喝两杯!”常青椒的洪武兴明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