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钵卷冲锋 (第1/2页)
菊池武光一动,他身边数百名母衣众,纷纷露出必死之志,在额头上用力系上纯白色的钵卷。 钵卷是一种细长的棉布条,对于倭人来说,意义重大,通常只在干大事时,才会十分认真的系上,代表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其实钵卷文化并非倭国原创,而是起自中华春秋时期,到唐朝时已经非常流行,叫做“束额巾”,多为红色。 因为华夏古人讲究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不能轻易弃之,所以并没有理发这么一说。 而军队要打仗,长头发往往会在战场上碍事,佩戴“束额巾”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束额巾”能防止额头汗水流入眼中,而统一的颜色和样式,还能让军队看上去更加威武霸气。 倭国自唐朝败于华夏后,便大力学习了中华文化,其中就有这个“束额巾”,传到倭国后慢慢演变成“鉢巻”。 而中华的束额巾,经过唐宋发展后,到明朝达到鼎盛时期,不光军队大量采用,就连民间女子也喜欢佩戴。 只不过女子用的款式更加精致新颖,已经属于装扮首饰了。 而朱文正的虎威军,起源于元末红巾军系统,更是有人人扎带红头巾的习惯。 菊池武光这边一扎上白钵卷,两边立马泾渭分明,红白对比强烈。 罗贯中在船上远远看到对面倭军的动作,顿时一头雾水道: “这白色不是奔丧用的吗?难道倭军主将阵亡了?” 沈金对倭国有些了解,闻言差点笑断了气,结结巴巴的说道: “先生有所不知,对倭人来讲,头戴白巾是要拼命的架势,不过在我们看起来,不是太吉利便是!” 罗贯中听完连连称奇,又想起倭人既要拼命,不知大都督是否有危险,便有些担心的向前张望。 朱文正对小鬼子也有不少了解,一见对面缠上了白钵卷,顿时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 果不其然,菊池武光彪悍过人,直接带领数百名母衣众骑兵,从正面投入战场。 这批人数量虽然不多,却眼神狠辣,气势惊人,犹如一道狂风席卷而来,一路将吴军撞的七零八落。 菊池武光在倭人中算是难得的人高马大,一身钢铠又厚实非常,顶着虎威军的刀光剑影,不断猛冲猛杀。 他手中一把三尖枪,枪头本就硕大无比,在菊池的狂躁挥舞下,更是如同黑风席卷大地一般。 凡是碰到这股黑风的吴军将士,不是枪断人亡,就是血流如注。 韩子琪也是个高手,骑在马上灵活如燕,手中倭刀寒光闪闪,一路冲杀而来,是鲜血飞溅,数颗人头落地。 倭军本已低迷的士气,在总大将身先士卒下,又瞬间高涨起来,纷纷握紧刀兵疯狂厮杀。 一个虎威军士兵,刚刚一刀砍翻一名长枪倭军,又一名倭军哇哇怪叫着,挥舞武士刀跳出来。 虎威军士兵沉着应对,凭借丰富的经验,骗过倭军刀锋,一脚将他踹翻在地,随即狠狠补了一刀。 就在他起身准备再战时,没想到地上那名倭军还未死透,竟满脸凶残的抱住了虎威军士兵大腿。 这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是非常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