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回乡祭祖 (第2/2页)
活,抱着村民进献的瓜果一边大吃大嚼,一边笑看大兄的热闹。 胡惟庸悄悄闪在一边,一句话不说,眼中却是闪烁着莫名羡慕的光芒。 说起来老胡也是濠州人,只是属于定远那边,跟钟离乡不是一地,眼见朱家子弟回乡如此风光,胡惟庸也是心痒难耐,只是暗叹道: “大丈夫生当如此!” ………… 回乡第一天,几乎全都在老乡们的热情包围中度过,但接下来,就要按照礼部挑选的黄道吉日,进行祭祀活动。 朱元璋早在一年前,就在故乡修建陵寝,以向天下彰显,朱氏家族将要顺应天命,接受江山社稷的正统性。 到今年为止,陵墓其实还未彻底修完,里面供奉的主要是朱元璋的父母哥哥以及年幼早夭的几个侄儿。 比如朱文正,其实是大哥的二儿子,至于大儿朱圣保早年是被活活饿死的,要不是大嫂及时把朱文正带回娘家,只怕朱文正也活不到成年。 而朱元璋的高祖父,曾祖父一辈,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墓地已经无迹可寻,只能供奉了个牌位。 一进入祭祀环节,一路上默默无闻的胡惟庸立刻彰显存在感,大肆忙碌起来。 明朝正式建立后,祭祖仪式是相当严格的,比如建文帝初年,定孝陵的祭祀就规定为一年“五小祭”和“三大祭”。 “五小祭”里包括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忌日,以及正旦、孟冬等节日。 而“三大祭”,就是指清明、中元、冬至三大节气,其中,清明祭陵为“三大祭”之首。 陵祭时最主要的祭祀物品,就是各种牛、羊、猪、鹿、兔、鸡、鱼、香烛等等,这类物品通常是由太常寺负责,祭祀前两日送到香帛亭之中待用。 朱文正仔细看了看,发现老朱这次祭祖准备的东西还是很有节制,总共大约也就数百两银子,既不丢面子,也不奢侈浪费。 等祭祀正式开始时,朱文正才发现这差事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整个祭陵过程,环节众多,一会儿跪,一会儿拜,时间漫长不说,参加人员的行为举止,还必须有严格分寸,连怎么走路都要详细规定。 别说胡乱言语了,行祭时连咳嗽都不准的,要是有人忍不住,弄出声响来,就会立刻遭到礼部官员的严厉训斥。 这帮人都是跟着胡惟庸来的,训起人来当真铁面无情。 就连朱棡东张西望,都被狠狠呵斥了一顿。 古人敬畏祖先,这个时候挨骂,就算天皇老子也得忍着,谁敢跳出来说个“不”字? 朱文正总算明白,难怪当初看史料时发现,有的官员为了逃避祭祀之苦,常常在清明节时称病请假,躲起来不参加。 这当真不是一般人能熬过来的,万一谁吃多了土豆红薯,蹦出个屁来,还不得被活活骂死? 胡惟庸自己倒是气定神闲,他本就生得浓眉大眼,一副好皮囊,此时昂首挺胸,站如劲松,念起祭文来更是声如洪钟。 换任何一个不知底细的人前来,见到胡惟庸如此英武挺拔,都要赞上一声,好一个忠臣良将! 就连朱标都看得暗自点头,对胡惟庸的印象大为改观。 至少,人家祭祀这活,干得真漂亮!常青椒的洪武兴明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